《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 气候风险指标研究》报告发布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3-25 11:05:45
浏览

  《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指标研究》报告发布——

  如果2100年升温5℃,地球会怎样

  本报记者 郭静原

  如果2100年气温升温5℃,地球会是怎样?日前,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和英国气候变化委员会联合编写的《中—英合作气候变化风险评估——气候风险指标研究》报告(中文版)发布。报告聚焦未来全球温室气体减排路径及其风险、气候变化带来的直接风险和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系统性风险3个重点领域,形成了兼具全球视野和区域特色的气候风险评估报告,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决策者提供进一步科学依据。  

  在全球变暖、各类自然灾害频发的大背景下,人类的命运将会如何?报告提出的关键研究成果显示,尽管全球能源系统正在转型,但如不采取紧急行动加快减排,人们恐面临无法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到21世纪末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2℃目标的显著风险。

  研究组成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滕飞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在12个被选定研究的行业指标中,仅有成熟的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这1个指标是在符合2℃排放路径上发展。

  “如果继续推行现行政策不做出任何改变,将使世界处于高排放路径,会导致2100年全球升温的中心估值为5℃,最坏情况将有10%的概率升温7℃。”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说。

  报告指出,这种升温速度将会给人类和自然系统带来严重风险:从全球尺度而言,到2100年,目前每年发生概率不足5%的热浪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洪水风险显著增加,河水泛滥的发生率将增加10倍;农业干旱频率将以近10倍的速度增长,令作物减产的高温会对农业产生深远影响,80%的年份(目前约5%)会出现威胁玉米生长的极端高温天气。

  在中国,到21世纪末,热浪的数量可能增加至目前的2倍。水稻生长有80%的年份(目前约20%)可能会受到高温损害。冰川退缩将近70%,中国西部缺水地区的水荒会加剧。到2050年,暴露于海岸洪水风险的最大人口和GDP将分别超过1亿人和32万多亿元。

  “在全球范围内,即使在符合2℃排放路径上,风险也将显著增加。”杜祥琬表示,日益频繁和严重的气候变化,正威胁着人类系统的稳定性。

  像2008年全球粮食价格危机以及2011年小麦价格飙升,均表明全球粮食系统在应对极端天气时的脆弱性,也证明了气候风险是如何跨边界传播的,并有可能扰动社会稳定。此外,涵盖国际、区域和国家尺度的其他“面临风险”的复杂系统还包括金融、健康和关键基础设施等领域。

  “在中国,冰川融化对洪水和水资源短缺的影响可能会加剧西部地区以及邻国的贫困和迁移风险,与之伴随的疾病传播会引发连锁风险进入教育系统和旅游业。”研究组成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齐晔说。

  与会专家纷纷表示,气候变暖毋庸置疑,显而易见,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是首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会给社会所依赖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经济系统带来风险。而了解这些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对目前紧迫的减缓和适应工作至关重要。

  报告建议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风险,若要实现低排放路径并避免高排放路径必须加快减排步伐,采取更大的决心和政治勇气来发展低碳经济。决策者应立足未来气候风险的长远情景,考虑“最坏”结果,将气候风险和韧性的分析纳入决策,确保其决策最终能够抵御气候变化风险。

  “未来风险的规模取决于今天我们采取的减排行动和增强抗御能力的力度,我们不能简单地假设人类可以适应气候变化。”杜祥琬说,近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还在持续上升,但人类仍有时间采取措施避免气候变化的最严重影响,并为不可避免的变化做好准备。当前,各国已经逐步认识到,在减排和气候韧性方面开展投资不是负担,而是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