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谈“海水稻”:未来8到10年在中国发展到
三亚12月18日 (记者 王晓斌)2018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18日在三亚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辞。作为海水稻研发团队的领衔者,袁隆平表示将通过8到10年的努力,在全国发展种植1亿亩耐盐碱的水稻品种。
12月18日,第三届国际海水稻论坛在海南三亚开幕,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出席并致辞。 记者 骆云飞 摄
据了解,海水稻是指抗盐抗碱性水稻(简称“海水稻”),是在现有自然存活的高耐盐碱性野生稻的基础上,利用杂交育种技术,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在盐度不低于0.3%的盐碱地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能达到300公斤/亩的水稻品种。
今年,袁隆平领导的海水稻团队在国内外主要盐碱地类型进行了百亩至千亩示范种植,取得了初步成功。其中青岛市城阳区盐碱地稻作改良示范基地试种的海水稻,实打亩产量为261.39公斤。
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所所长王才林主导的“耐盐水稻新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项目已经进行了三年,目前“盐稻12号”、"南粳9108"、“盐粳728”等耐盐碱新品种在江苏顺泰农场(废盐场)、盘锦(含盐0.42%,pH=8.41)等地大面积示范,产量均在500公斤/亩以上。
王才林认为,辽宁等内陆盐碱地种植的应该是北方粳稻,山东等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种植早熟中粳稻,江苏连云港、盐城等沿海滩涂种植中熟中粳稻,南通等沿海滩涂种植的是迟熟中粳稻,海南、广东等沿海滩涂种植常规和杂交籼稻。可是当前可供育种利用的耐盐基因不多,需加强耐盐种质资源的鉴定筛选、耐盐基因的发掘和适合不同生态地区的耐盐碱水稻品种选育。
“中国有好多滩涂盐碱地,研发耐盐碱的海水稻任务艰巨而光荣。”袁隆平设想海水稻在2020年有突破,计划届时种出每亩产量300公斤的海水稻。“如果中国增加1亿亩滩涂良田,每年将多增加300亿公斤粮食,这将满足八千万人口一年的温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