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 呵护“地球的皮肤”(2)

光山新闻网 山阴新闻网 2019-04-02 13:23:44
浏览

  “1998年,我们的科研人员在内蒙古的荒漠草原上发现了这个品种,经过18年的驯化选育过程,2016年才通过审定。”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团队成员张吉宇教授告诉记者,“腾格里”无芒隐子草为节水型超旱生的生态草和坪用型植物,可在年降雨量120毫米的生态区域正常生长。具有抗旱、抗寒、耐瘠薄等特点,并且管理成本低,已成功在甘肃民勤荒漠、兰州北山边坡、庆阳黄土高原等地区推广种植。

  长期以来,青藏高原缺乏优质豆科蛋白饲草,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南志标院士团队先后选育了“兰箭”1、2、3号春箭筈豌豆系列品种,可以在青藏高原不同海拔地区生长,同时适用于我国高山草原区和黄土高原区。

  “春箭筈豌豆系列品种具有适应性广、抗寒性强、营养价值高等优良特性,可作为优良牧草、冬季覆盖物和绿肥作物,还可以用来放牧、青贮和制作干草等。其中,‘兰箭’3号可以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草原上稳定生产种子,解决了在青藏高原不能进行豆科牧草种子生产的问题。”张吉宇告诉记者,在高山草原,春箭筈豌豆单播或与燕麦等禾本科作物混播,收获干草,可用于家畜冬春补饲。在黄土高原,与冬小麦进行短期轮作,既改土肥田,也能收获牧草。目前,已在甘肃、四川、青海和西藏等地区广泛推广。

  此外,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还拥有农业农村部牧草与草坪草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兰州)平台,年均检测量占全国草种子市场流通量近五分之一。

  为“草经济”找发展模式

  郭旭生教授是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饲草加工利用团队负责人,他还有一个兼职:甘肃定西市牧草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

  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半干旱丘陵沟壑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以来,人工种草面积迅速扩大,超过300万亩。2012年,在定西市考察的郭旭生发现,当地对苜蓿利用方式比较传统:等到草长老了才收割,有的企业把干草加工成颗粒,这样利用营养价值差,蛋白质含量只有10%左右。

  被称为牧草之王的苜蓿是高蛋白优质牧草,怎么高效利用,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与有关部门沟通后,郭旭生提出转变利用方式,在苜蓿还是绿草的时候进行青贮,最大限度保存营养,通过商品化生产,让饲草蛋白含量达到16%左右。2015年,定西市开始大面积推广饲草青贮加工,并鼓励企业引进先进设备。

  “一吨苜蓿青草通过青贮加工,效益是干草的两三倍,可以有效增加群众收入。”郭旭生说。经过几年发展,定西的饲草加工能力由几万吨迅速提升到100万吨,在当地还催生出一批饲草种植、牛羊养殖、机械服务等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了群众脱贫。

  郭旭生还和团队成员一起研发青贮保鲜剂、乳酸菌添加剂,降低了饲草加工成本。目前,他正在建议地方逐步改良苜蓿品种,“用新品种抗旱效果不减,一年能收割两茬,蛋白质含量能达到2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