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交城食用菌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光山新闻网 admin 2019-02-02 22:33:41
浏览

   太原12月13日 (杨杰英 王瑞军 路小飞)“交城的大山里没有好茶饭,只有莜面栲栳栳,还有那山药蛋……”一曲《交城山》,曾唱出千百年来交城山百姓生活的艰辛和无奈。如今,交城人正以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牛鼻子”,用食用菌产业铺就脱贫致富路

  交城地处吕梁山脉,全县国土面积1822.11平方公里,山区面积占92.8%,独特的山形地貌形成了“交城山”美丽的自然风光,特别被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的天然氧吧”的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4%,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孕育着丰富的菌类资源,羊肚菌、木耳等野生菌遍布山野。

作为重点推动的特色扶贫产业之一,交城食用菌产业将再次迎来加速发展的“春天”。交城县新闻中心供图

  为发挥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拓宽产业增收途径,2016年,交城县委、政府立足实际,专门成立了食用菌研究中心,将发展珍稀食用菌作为脱贫重要产业,先后开展羊肚菌、黑木耳、白木耳等食用菌的研究与推广。

  羊肚菌,世界“四大珍菌”之一,其营养价值高,国际上常称它为“健康食品”之一。2016年8月,交城县食用菌研究中心开始在庞泉沟开展山区冷棚羊肚菌试验种植,2017年4月获得成功,填补了交城县珍稀食用菌人工栽培空白,2017年11月在平川开展日光温室羊肚菌试验,2018年2月也获得成功,羊肚菌种植试验的成功成为交城县农民增产增收的又一新途径。同时,实现了“羊肚菌——蔬菜”循环种植模式,为农业增产增效找到新的生产模式。

  2018年,该县大力推广吊袋木耳栽培与种植,分别在庞泉沟、东坡底、会立三个乡镇建成153个吊袋木耳大棚,其中黑木耳63.6万棒,白木耳114万棒,尤其白木耳种植在山西尚属首次引进种植,因其生长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庞泉沟,片翼似碟,洁白如雪、被誉为“庞泉雪耳”,是木耳中的“白、富、美”其营养丰富。

  政府的政策引领和农业科技者的技术研发,为交城县庞泉沟山区菌药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食用菌特色产业中,交城县创新产业模式,坚持“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贫困户”理念,政府让利企业、企业让利贫困户,夯实“政府扶企业—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连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保障贫困户收益。

  在成立“交城县天之然菌业有限公司”提供“六统一全”服务的基础上,设立1000万元特色农产品扶持资金,对发展特色农业产业的各个主体进行针对性扶持。贫困户采取委托代管、合作经营方式参与利益分红,并通过基地就业方式获取劳务收入。出台《交城县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对贫困户发展食用菌等特色产业明确了16条扶持政策,以鲜明政策导向支持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增强造血能力。

  以吊装木耳种植为例,对贫困户购买菌棒补助4元/棒,最高补助2000棒,木耳大棚每棚吊袋1.2万棒,可带动6个贫困户入股分红,每棚年产干木耳1200斤,预计产值7.2万元左右,除去大棚建设和劳务,收益达2万元左右,可带动6户贫困户分红收益2000元以上,同时部分贫困户在大棚务工两个月收入2000元左右,直接增收4000元以上,个别贫困户成为主要管理者后,收入可达10000元。全县共建成大棚153个,吊袋177.6万棒,可带动900多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同时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交城县旅游产业提供了优特农特产品,实现了农文旅相结合,一二三产业相融合。2018年7月份和9月份,首届“山水交城、康养一夏”暨白木耳采摘旅游文化节和山水交城“庞泉雪耳”主题菜品品鉴会相继成功举办,使庞泉雪耳成为交城旅游的又一张“名片”和“舌尖美味”。

  如今的交城县积极将扶贫产业与一、二、三产业联动整合,连续三年以“旅游、畜牧、林果、蔬菜、食用菌、中药材”六大产业为主导,出台《特色农业产业扶贫实施方案》,推动了扶贫工作由“输血”向“造血”转变。

  通过发展“一村一品一主体”,因地制宜,大力实施到户到人的产业增收项目,逐步形成了每个乡镇至少2—3个带动脱贫的主导产业,每个村有组织带动产业实施的合作社,每个合作社贫困户比例达到50%,基本实现了有发展能力的贫困户至少有一项增收产业的目标。

  产业薄弱是贫困地区的“软肋”,培育富民产业,是培养贫困地区“造血功能”的内生动力。作为重点推动的特色扶贫产业之一,交城食用菌产业将再次迎来加速发展的“春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