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船舶工业加快驶向“智能制造”高地
(经济观察)中国船舶工业加快驶向“智能制造”高地
中新社北京4月19日电 题:中国船舶工业加快驶向“智能制造”高地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刘育英
当前国际航运和造船市场低位震荡,竞争激烈,给中国船企带来很大的成本压力。业内权威人士纷纷指出,加快智能化转型已是中国船舶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国际新船市场低迷蚕食船企利润
2018年,全国造船完工3458万载重吨,同比下降14%;承接新船订单366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7%;12月底,手持船舶订单89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4%。。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呈现出三大造船指标保持领先、新型海工装备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受世界经济和航运市场复苏动能减弱、新船市场深度调整的影响,中国船舶工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2018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121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032.2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31.7%。中国船舶行业盈利能力也大幅下降。统计显示,2018年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1.4亿元,同比下降35.5%。
向智能船舶转型抢占船舶技术发展制高点
近年来,国际海事组织大力推动实施“E-航海”战略,智能船舶研究成为全球造船业的必争之地。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琦19日在北京表示,智能船舶融合了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新技术,是未来船舶发展的重点方向。开展智能船舶技术研究是中国船舶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抢占船舶技术发展制高点、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018年11月,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为招商局能源运输股份有限公司订造的全球首艘40万吨智能超大型矿砂船(VLOC)“明远”号命名交付。“明远”号堪称现今全球最大的智能船舶,这也标志着中国智能船舶全面迈入1.0时代。
王琦提出,未来10至20年是船舶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智能船舶的发展方向、船型变化以及船员能力要求的变化都将逐渐清晰,中国船舶工业应掌握其中特点,大力开展技术研发,在智能船舶领域抢占先机。
大连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潘志远认为,当前航运市场持续不景气,智能化转型是造船企业摆脱困境的唯一途径。我们坚持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通过自主实施生产线改造等,积蓄长期发展的潜力。
加快智能化转型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19日在北京组织召开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推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会上指出,加快智能化转型是推动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船舶工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
辛国斌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船舶工业智能化转型,要突出智能船舶和智能制造“双轮”驱动,全面提升船舶工业高质量发展能力。企业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开展智能化转型行动。各地要大胆探索创新,妥善处理好近期与长远的关系,促进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内外跨界联动,共同推动船舶工业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