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 “小个头”的滨江到底有多“强”?
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
“小个头”的滨江到底有多“强”?
互联网小镇 徐青青/摄
不知从何时起,站在城市的街头,满眼这样的画面:
疾驰的外卖小哥、鲜明的电商标志、无处不在的二维码……这是数字浪潮最直观的冲击。
放眼全球数字经济大潮,中国正从跟跑者、并跑者逐渐变成领跑者。不遗余力发展智慧城市的杭州,正在努力打磨“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招牌。
而诞生了阿里巴巴、海康威视、新华三等行业“巨鳄”的杭州高新区(滨江)再次一马当先——打造全国数字经济最强区。
3070亿元!
这是2018年高新区(滨江)全区数字经济主营业务的收入,在区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6.1%。
当然,“最强”的背后,不是单一又冰冷的数字,更多的是因数字而改变的生活,有温度,有厚度。
随叫随到,服务周到
滨江营造一流营商环境
即使换过工作,陈荧平也没有离开过滨江这个圈子。
22年,他亲眼见证着滨江,从荒凉滩涂发展到创新高地。他又期待着,滨江的下一个大跨步。
可能是因为城市本身的发展就透着一股向上的劲儿,不少企业也有着相同的基因,“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
聚光科技就是个典型。2001年,两名“海龟”带着60万美金的风投,来到滨江创办了聚光科技,专攻环境和安全分析。创业的初期,充满了未知和困难,尤其是研发占据了大量的投入。做出第一个产品,花了2年时间。
“冒着巨大的风险,我们还是咬牙挺了过来。因为我们不是在单打独斗,政府是我们强大的后盾,给了我们各种支持和帮助。”担任党委书记的陈荧平感慨。
尤其是在2006年,公司正处在上升期,原有的办公地已经承载不了需求。当时产值不到1亿,滨江爽快地拿出了25亩地。“在当时这绝对是个大胆的决定。拥有自己单独物业的企业很少,除非是产值很高的。事实证明,我们也没有让滨江失望。”2011年,聚光科技上市了。
陈荧平对“随叫随到,服务周到”深有体会。
当时陈荧平负责聚光中心建造,可他一窍不通。没关系,他带着问题找到区发改局,所有问题迎刃而解。“政府服务专业、高效。”他说,政府创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感受贴心服务的企业,不是个例。
企业兴旺,滨江就兴旺。所以,滨江正在摩拳擦掌,加速形成领军企业、骨干企业、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等优质企业集群。力争到2021年,培育千亿级企业2家,百亿级企业超10家。紧盯“百家上市公司”目标,打造一流上市服务体系,形成上市后备企业梯队,支持企业境内外上市,切实用好科创板机遇期。
数字军团队伍庞大
人才引进自主培养双管齐下
追根溯源,数字企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人才。
高新区(滨江),有这一条坚定不移的发展路子:人才带技术、技术变项目、项目融资金、实现产业化。
所以,打基础,要扎实。
十多年来,高新区(滨江)人才总量增加了超过20万人,其中数字经济领域人才占比高达75.32%。
随着“BASIC产业”矩阵(大数据及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安防及网络安全、IoT物联网及IC芯片设计、云计算等产业集群)的形成,这些方面的人才也蜂拥而至。
滨江的人才,不仅引入,还有“自产”。华为在高新区(滨江)新建成投用全球培训中心,覆盖华为5G、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等前沿数字技术为全球10多个国家的高端人才提供ICT培训服务。新华三与省内外重点技师学院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数字工匠”融合人才培养基地。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军团”,一群执拗而专注的理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