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青岛机器人产业集聚效应明显
机器人来到我们身边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韩小伟
青岛里奥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LEO—B1型服务机器人在广州白云机场为旅客提供服务。 董学泉摄(中经视觉)
山东青岛市积极布局机器人产业发展,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多个领域实现应用
山东省青岛市新惠康老年病医院引入了一种可以自主控制翻身、定时遥控、实时健康监测、透气等多项功能的智能床。这种智能化养老护理床是由哈工(青岛)机器人有限公司制造的。该公司作为青岛市市北区政府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布局大健康产业板块,形成研、产、销、服务的大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生态圈。
智能化养老护理床是青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青岛市在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的同时,积极推动服务机器人产业发展,目前已在多个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新产品层出不穷
在青岛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智慧医疗研究所,有一款专为痛风病辅助治疗而研发的机器人,能根据患者的各项化验指标信息和以往病历,自动提供诊疗意见。这款机器人于2016年9月份正式投入使用,截至目前已累计看诊2万余人次,机器人诊断与专家诊断的吻合度可以达到95%。
一款名为“阿波牛”的农业机器人近日在青岛高新区亮相,可根据不同作业模块,实现除草、喷药、采摘等功能,同时完成相关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实现精准作业,为全程追溯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阿波牛”机器人是百度(青岛)智创基地在人工智能领域孵化的重要技术。该基地已有80多家企业注册,10多家企业正在使用百度人工智能开放平台进行技术研发与产业应用,初步在青岛建立起人工智能生态圈,带动了人工智能上下游产业的集聚发展。
一台可以替代3名至5名安保人员的智能安保机器人也在青岛高新区亮相。这款智能安保机器人主要用于厂区、银行等场地巡检。一旦机器人感应物体与其距离小于5米,会立即发出警报声;若距离缩短至3米,机器人就会使用武器自卫。这款机器人由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的智能机器人产品主要有人工智能平台、智能安保机器人、智能服务机器人及特种机器人等。
道路交通执法的“机器警察”有望问世。日前,海信推出人工智能技术与城市交通管理相融合的应用——“交管云脑”,针对城市交通管理难题推出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其中具备的一个“超能力”就是应用“会思考”的视频巡检机器人,全面取代人工实现路网警情自动巡检。
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马利庄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人工智能总体上处于弱智能水平,仅在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上有所突破。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未来各行各业都可以应用人工智能,前景十分广阔。
青岛通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杰认为,虽然工业机器人比服务机器人“起步早”,但服务机器人具备“真正的爆发力”。
多环节持续发力
事实上,青岛早已开始布局机器人的发展,目前已应用于多个领域。
青岛高新区是最早布局机器人产业的区域,从2013年开始就抢先布局并培育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0年,园区将容纳机器人相关企业150家,产业规模达190亿元,机器人产业链基本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技术水平进入国内先进行列,在机器人本体、集成应用、服务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成为全国重要的研发制造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