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项目转包后烂尾停摆 项目上马前应科学论证
“红火”扶贫项目转包后烂尾停摆的启示
项目上马前应科学论证,充分听取熟悉基层情况的镇村干部、市场人士以及村民的意见建议
本报记者陆华东、秦华江
产业扶贫、项目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在带领村民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近期调研发现,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一个投资近百万元的扶贫项目,工作队在时红红火火;转包农民经营两年不到,情况急转直下,产品滞销,鸡舍破败,亏损数十万元,陷入烂尾停摆窘境。
前景看好的扶贫项目最后如何滑入烂尾泥潭?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
工作队在时红红火火
农民承包后烂尾停摆
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王付村林下养鸡场,记者发现通往养鸡场的水泥路坑坑洼洼,无人修理,有的鸡舍已坏却并未及时修补。
然而,三年前这个扶贫养鸡场也曾“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每年可“创造”18万元的集体净收入。
时间回溯到2016年5月,连云港市委驻海州扶贫帮扶工作队经队务会研究决定,利用新坝镇王付村80亩的苗木基地建立林下养鸡场,并与连云港易农福有限公司一起负责经营管理。后经审计,该项目投资额91.6258万元。
2017年连云港市委驻海州帮扶工作队将养鸡场资产及存栏鸡移交给新坝镇王付村,并公开招租,招租所产生收益归王付村。最终,王付村村民付怀忠、傅怀奇与王付村签订了为期2年的养鸡场租赁合同。合同签订后,付怀忠、傅怀奇二人缴纳了相关费用13万元,包括半年租金4万元、押金3万元及存栏鸡款6万元。
正准备大干一场的二人,接手后很快发现存栏鸡数量、鸡舍面积均与合同约定不符。
因对存栏鸡数量存在异议,付怀忠及傅怀奇二人一直未缴纳存栏鸡后续尾款18万元。为此,王付村将二人起诉至海州区人民法院,催要存栏鸡后续尾款18万元。
2018年9月17日,连云港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判决书二审终审判决付怀忠、傅怀奇向王付村支付存栏鸡尾款85047元。此后,王付村多次向付怀忠、傅怀奇催缴存栏鸡尾款及鸡场租金,但是二人以未能办理营业执照,养鸡场无法正常运营,且损失惨重等理由不愿支付上述费用。
“给养鸡场公证清点存栏鸡数目的21天里,不能卖鸡和鸡蛋,还要花钱喂养,损失费5万元左右。鸡舍我们也重新修了600平方米,还得维修原来的破旧鸡舍,也花费了数万元。”付怀忠说。
此外,据介绍,因为养鸡场转包时对于营业执照的重新申领交接不明确,他们一直未能办理新的营业执照,导致养鸡场的鸡和鸡蛋无法到市场正规销售,损失巨大。承包近两年,综合损失保守估计已达数十万元。
“自从承包了这个养鸡场项目,不仅没有挣钱,我们两个人都快倾家荡产了。”付怀忠说,村集体的钱就是想还也还不上。
管理混乱留下隐患
有多少只鸡说不清
记者调查发现,这个扶贫养鸡场项目从上马、管理及转包都存在诸多问题,而且有村民因此欠下不少外债,村集体收益也没了保障。
项目未征求基层意见,盲目上马。“我们从内心不太认可,也不是很愿意接手。”新坝镇一位干部说,养殖项目有环保、疫情及市场等多重风险,而且还需懂技术的人经营管理。然而,这是上面主导的项目,基层只能配合。
2016年项目运营前期,扶贫工作队依靠自身资源带动,经营也算红火。但是好景不长,2017年问题便接踵而至:先是遇到了较大的禽流感疫情;再是养殖场临水而建,自开展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以来,部分区域又被列为禁养区;加之市场价不稳定,经营风险如影随形。
存栏鸡都是一笔糊涂账。据王付村村干部介绍,村里没有参与具体的项目运营管理。大部分村民对养鸡场资产、运营状况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