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科创板首批上会三家企业:研发占营收比例均超15%
揭秘科创板首批上会三家企业:研发占营收比例均超15%
简介:三者研发投入都占营业收入15%以上。
科创板首批上会的企业,都有什么样的特征?
上海证券交易所在5月27日发布了科创板上市委2019年第1次审议会议的公告。会议将于6月5日召开,审议微芯生物、安集微电子、苏州天准三家企业的发行上市申请。从受理到上会,上述三家企业分别用时61天、59天、55天。
分析人士认为,这三家企业其实代表了三个新兴行业,这些行业都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如果在未来,企业登陆科创板融资,在跟海外对手的竞争中是否更有优势?能否更好实现进口替代和市场份额提升?这都将是投资者的关注点。
代表三个新兴行业,研发投入均超过15%
按行业来看,这三家企业分别属于生物医药、半导体材料、人工智能,这些行业都是高科技新兴产业的重点,有着各种政策的大力支持。这三家企业都分别更新了招股书,并且最新版本都是“上会版”。
海尔资本董事总经理刘毅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从三家企业所属行业来看,生物医药是一个代表方向,华为事件后,半导体的自主研发制造变得愈发重要,人工智能也都是跟国家重点支持产业相关;预计未来会有其他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上会,可能包括物联网、大数据等方面。而从投资机会来看,投资者其实也是希望最先上市的公司有更严格的标准,这关系到后面对整个市场的良好引导。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产业政策,以鼓励和支持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研发和生产创新药物、抗肿瘤药物企业的发展,提出对重大疾病具有更好治疗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注册进一步加快审评审批。作为创新药物企业的代表,深圳微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微芯生物”)自然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之一。
中国在集成电路产业上如何实现对海外竞争对手的赶超?能不能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实现各种产品的进口替代?冲刺科创板上市的安集微电子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安集科技”)正是向这方面努力的代表。
随着人力成本的提高,人工智能成为先进制造业企业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智能手机产业链方面,随着人工智能应用的展开,苏州天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天准科技”)未来将有更大的舞台。
而三者的共同特点则是较高的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都达到了15%以上;而通过技术上的自主创新,实现进口替代,也是这些企业的特征。
其中,微芯生物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0.52%、62.01%和55.85%,数额从5166万元增加到8248.2万元;安集科技在研发投入方面,2016年到2018年,占营业收入的比例都超过了21%,数额分别为4288.1万元,5060.69万元,5363.05万元;2016年到2018年,天准科技的研发投入分别为4742.16万元、5956.22万元及7959.78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分别为26.22%、18.66%及15.66%。
根据上交所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发行人申请在本所科创板上市,市值及财务指标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标准中的一项,其中就包括:“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然而这三家企业除了符合上述研发投入的要求以外,也符合另外的标准。微芯生物跟安集科技都符合“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天准科技则符合“ 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20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且最近三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累计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
市场份额提升空间大
从这三家企业来看,其较大的成长空间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