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号航母再次前出岛链 专家:强化远海战力

光山新闻网 李晓华 2019-06-12 09:28:37
浏览

  6月11日,中国海军“辽宁”号航母经过宫古海峡,从东海驶向太平洋。《环球时报》援引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称,日本防卫省相关人士表示,当地时间11日早晨,中国海军 “辽宁”号航母经过宫古海峡,从东海驶向太平洋。报道称,此次辽宁舰没有进入日本领海,防卫省正在对航行的目的进行分析,并持续进行警戒监视。

  这是该航母第二次前出第一岛链,也是今年4月完成大修后首次进行跨海区训练。

  “辽宁”号携“奶妈”首次前出岛链

  根据日本统合幕僚监部公布的信息,此次“辽宁”号航母编队还包括“西宁”号驱逐舰(舷号117)、“沈阳”号驱逐舰、“大庆”号和“日照”号两艘护卫舰以及“呼伦湖”号补给舰。

  根据公开资料,“西宁”号属于052D型驱逐舰,该系列驱逐舰是海军新一代导弹驱逐舰,是一种配备相控阵雷达与垂直发射系统,具有很强的防空反导能力。该舰在今年4月举行的庆祝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中担任检阅舰。而“沈阳”号驱逐舰则属于051C驱逐舰,配备了俄制垂直发射系统,主要承担防空反导任务。

“辽宁”号航母再次前出岛链 专家:强化远海战力

  日本统合幕僚监部拍摄到的“辽宁”号航母和“呼伦湖”号补给舰“大庆”号和“日照”号两艘护卫舰则属于054A型护卫舰,分别于2015年和2018年入役,配备防空导弹、反舰导弹和反潜导弹,可执行反潜、防空、反舰等任务,是一种多用途护卫舰。

  在海军专家李杰看来,这个编队是一个比较均衡的航母编队,拥有防空驱逐舰、反潜护卫舰和大型补给舰,可执行远洋任务。“以往‘辽宁’号航母编队此前跨海区训练也有不同类型的军舰,但‘呼伦湖’号大型补给舰还是首次。”李杰说。

  据央视网此前报道,“呼伦湖”号舷号965,是中国自主研制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综合补给舰,虽然官方并未公开具体信息,但有分析认为呼伦湖舰就是901型综合补给舰。该型补给舰是中国第一艘四万吨级补给舰,比正在批量建造的903型整整大一倍,航速也有大幅提升。它的出现补全中国航母战斗群最后一块短板。

  航母编队执行远洋任务,不仅仅航母需要燃油、淡水、食品、弹药的补充,周边的舰艇同样需要补充。所以航母编队中的大型综合补给舰不可或缺,它能够有效地给航母战斗群连续地执行任务提供相应的后勤保障,被称为“航母奶妈”。

  “此次‘辽宁’号编队出现了大型补给舰,这说明此次训练的科目包括大洋海上补给。这个能力是包括航母在内编队各舰艇的基本功,也是中国海军走向远洋的保证。”李杰指出。

  2016年,“辽宁”号航母首次前出第一岛链,当时航母编队包括052C型导弹驱逐舰郑州舰(151)、海口舰(171),052D型导弹驱逐舰长沙舰(173),以及054A型护卫舰烟台舰(538)、临沂舰(547),没有补给舰随行,所以这也是“辽宁”号航母首次携“航母奶妈”前出岛链。

“辽宁”号航母再次前出岛链 专家:强化远海战力

此次前出岛链进入大洋的航母编队包括驱逐舰和护卫舰“辽宁”舰战力渐入佳境

  此次“辽宁”号航母今年4月完成大修后首次进行跨海区训练。

  2018年6月,返回大连造船厂进行第二次厂级维护升级改造工作。今年1月份完成了维护升级后进行了第一次试航,3月,卫星照片显示该航母返回了青岛母港,并参加了4月23日海上阅兵活动。

  对比以往照片,可以发现“辽宁”号航母重新设计重建了航空指挥舰桥和重新喷涂了航空甲板上的各种标线,在外形上更接近第二艘航母的舰桥样式,具有更佳的甲板视野,可以增强舰载机和舰员在航空甲板上的安全性,并且提升航空调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