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影视名流遭冒名 “被导演、被监制”不胜其烦(2)
另外,影视投资骗局的格式不绝翻新,用更具诱惑的观念忽悠投资商。譬喻有人在网上宣称,影戏《狐踪谍影》刊行14万张“版票”,每张1000元,总和占该影戏50%的票房分红。该片曾宣称2018年10月黄金档上映,“票房估量20亿以上,利润高收益快,影戏院线下线后直接结算。”然而,该片至今未能上映。有媒体采访该公司宣传方,对方辩称“版票”只是由公司刊行的具有保藏代价和门票成果的票。
冲击骗局
让影视业康健成长
李学政说,有的影视名流和机构抱着这样一种心态:被假意说明本身的名气较量高,纵然不打假,影片出了问题也与本身没有干系。如此一来,造假者会越发肆无顾忌。
导演尹哲说:“纸里包不住火,许多工作只要有心打个电话核实,真相就暴露来了。”他坦言,“大概有的制片人可能影视公司认为,没有名流的名头欠好服务。但真正的相助首先要遵守行业的端正和秩序,尊重互相。其实,与导演先正式地谈一下相助,得到同意再去宣传和融资并不晚,不单不会延长项目希望,反而会起到助推浸染。”
今朝,业界在探索搭建权威靠得住的影视项目查询平台,但思量到很多影视项目信息最初需要保密,因而留神于此办理投资信息差池称并不现实。李学政说,最为安详的方法依然是直接向项目中提到的机构与小我私家核实。他提醒投资者,每年金盾影视中心立项的影戏和电视剧项目别离只有一两部,另外还会与部门影视机构相助,接受连系出品、连系摄制等脚色。“好的影视项目都不会果真融资,任何影视作品都不行能担保百分之百赚钱,敢如此理睬的,根基都是骗局。”
连年影视行业投资热钱撤退,投资方原来就小心翼翼,骗子稠浊个中,会让影视投资情况受到更大的伤害。李学政号令各方越发重视影视投资类型,等候更多知名机构与小我私家配合冲击此类骗局,让影视业生态越发康健。“敢于维权、敢于辟谣,这是我们可以做的。” 本报记者 王广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