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古城遗址考古故事:神奇“玉琮王”如何发明?(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13 07:12:27
浏览

  水利系统与发家农业之外,精细的玉器是良渚文明的另一重要特征。良渚玉器种类富厚、纹饰精细,到达了中国史前治玉程度的岑岭。“玉琮王”即是个中的优秀代表。

资料图:浙江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良渚玉琮王”。/p中新社记者 王远 摄

资料图:浙江博物馆展出镇馆之宝——“良渚玉琮王”。中新社记者 王远 摄

  1986年,良渚遗址的反山坟场开始掘客,出土很多生存精采的玉器。个中墓葬品级最高的12号墓中出土了一件玉琮,它重约6.5公斤、外方内圆、刻有神人兽面“神徽”,分外引人注目,得名“玉琮王”。

  也是发明“玉琮王”后,刘斌和同事们才第一次认识到,早前认为良渚玉器上所谓的“兽面纹”,其实是一个头戴羽冠的神像,他还曾想,“神徽”分为上下两部门,上面的人像会不会是“良渚王”,下面的图案则是古良渚人崇敬的神。

  “在玉琮的竖槽四面都镌刻着完整地神徽,线条很是细腻,就像现代的微雕技能。但在其时,是没有什么金属东西的。”刘斌叹息。

  在那次掘客中,反山坟场出土了包罗玉器、象牙、镶玉漆器等贵重文物1200余件(组),个中玉器占90%以上,其品级之高,被称为“反山王陵”。

  刘斌说,世界上早期古代国度,政权和信仰险些都是结为一体。良渚先民用玉来祭奠神灵,表示王权,从良渚文化多个遗址出土的多件玉器、象牙器甚至陶器上都看到了沟通的“神徽”,这意味着先民有高度一致的信仰崇敬。

  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本年7月6日,在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乐成。这个动静让刘斌的脸色“很感动”。在他眼中,不管是从修筑古城的工程量、精细的玉器照旧高度统一的信仰等方面看,良渚文化都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资料图:7月10日,旅客旅行反山王陵。/p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资料图:7月10日,旅客旅行反山王陵。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

  良渚古城遗址申遗乐成了,但刘斌和同事们的考古事情还没有竣事,仍有一个个谜题需要揭开:建造玉器的玉料是从那边来,陶器上的表意标记到底是不是文字等等。

  接下来,刘斌和他的同事们还会继承按部就班追踪,“好比遗址是如何一步步由小变大,然后逐渐成长起来?也会对整个杭州盆地举办拉网式的观测,这对认识这个区域的文化情况等,都是很要害的对象”。

  “碰着问题、求证问题,这就是考古事情的魅力地址。”刘斌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