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火热凸显教师资质问题 野蛮生长应有规范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19-07-29 11:22:41
浏览

  在线教育持续火热 野蛮生长应有规范

  线上培训需回归“初心”(网上中国)

  暑假已至,校外培训迎来“旺季”。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不少家长给孩子选择了时间场地相对灵活,更能满足个性化需求的线上培训机构。这些培训机构的授课内容、收费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学科类培训人员是否具备合法资质和基本教学能力?这些问题一直备受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在培训内容、培训时长、培训人员、信息安全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文件的出台有望给野蛮生长的校外线上培训“降温”,使其回归正常轨道。

 

  校外培训有资质问题

  近年来,在线教育持续火热。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2.01亿,手机在线教育用户规模达1.94亿,年增长率分别为29.7%和63.3%。

  中国科学院大数据挖掘与知识管理重点实验室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有76.7%的家长愿意选择在线教育。其中参与意愿最强的分别是小学、初中或一二线城市的家长。家长年平均投入在线教育的金额为6432.2元。

  在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下,各类校外线上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在线教育行业泥沙俱下,令人忧心。记者随机挑选了几家线上培训机构,其官网上一般能看到较详细的课程介绍,在教师介绍一栏中,多用“有亲和力”“教学严谨”“对孩子充满爱心”等词汇描述,最关键的信息——教师资格证号却看不到。

  综合来看,当前校外线上培训存在不少问题。首先是一直饱受诟病的资质问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很多互联网教育企业只拥有工商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而缺少教育部门颁发的办学许可证,处于“裸奔”状态。其次,不少校外线上培训机构的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线上培训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很难确认其教师资质。最后,部分线上培训机构还存在经营不规范的问题,如设置的预付费过高、合理退费难等,加大了用户消费风险。

  线上培训需要备案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助理研究员杨程指出,“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当下教育发展最主要的形式之一。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教育培训机构疯狂增长,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将对当前的教育生态造成较大影响。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在成本、师资、场地等方面较传统的培训均有优势;二是政策体系不健全,表现为之前教育领域相关政策法规对在线教育规范较少;三是利润空间较大,吸引大量资本的进入。

  针对校外线上培训行业中的一些乱象,《意见》提出了具体整治要求。如线上培训应当根据学生年龄、年级合理设置课程培训时长,每节课持续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课程间隔不少于10分钟;要在培训平台和课程界面的显著位置公示培训人员姓名、照片和教师资格证以及外籍培训人员的相关信息等。

  《意见》的出台,并非是第一次对校外线上培训机构进行规范化约束。2018年1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健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机制的通知》,将线上教育纳入了监管范围。其中明确提到,线上培训机构所办学科类培训班的名称、培训内容、招生对象、进度安排、上课时间等必须在机构住所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必须将教师的姓名、照片、教师班次及教师资格证号在其网站显著位置予以公示。

  提高从业者素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