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神探”贾立群:接诊30万名患儿 缝兜拒收红包(2)
一天,一名重度肝肿大患儿被医院收治。贾立群拿过信息表:年龄2个月,肝上布满小结节,外院诊断显示:良性肝脏血管瘤,经久治疗,不见好。
贾立群当即判断,孩子病症有两种可能,一是良性肝脏血管瘤,另外可能是恶性肿瘤肝转移。要命的是,两种病在B超图像上,几乎没有区别,唯一不同点是,恶性肿瘤肝转移,会有个原发瘤。
贾立群拿着探头,一遍遍在患儿腹部划过,终于,在无数小结节中,发现黄豆大小的小结节。他意识到,这就是元凶:左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肝转移。
最后的手术和病理结果证实了他的诊断:这是一种恶性但可以治愈的肿瘤,及时治疗,可以挽救孩子的性命。
没多久,孩子父母抱来了患儿的孪生妹妹,两个孩子病情一样,可贾立群怎么也找不到这孩子的原发瘤。一连几天,贾立群把自己埋在文献堆里,找到了答案:肾上腺的小肿瘤不但本身肝转移,还通过胎盘,转移到另一个胎儿肝脏。换句话说,小姐妹俩得的是一个病,只是元凶不在妹妹身上,而在姐姐身上。
这种病情在中国仅此一例,世界上也非常罕见。术后,孩子父母送来锦旗:火眼金睛缉病祸,孪婴奇疾被侦破,求实进取讲奉献,医术精湛称楷模。
作为儿科医生,贾立群除了耐心有时还会配合他们一些“非正常”要求。有一次检查前,家长抱着大哭的孩子,“大夫,您能把白大褂脱了吗?我们家的孩子一看见白的就害怕。”
为让孩子顺利检查,贾立群脱掉了白大褂。可孩子还是哭个不停,家长又说:您那毛衣上还有白色的条块,能不能把毛衣也脱了?“好在他里面还有一件衬衣,正好是蓝色的,孩子这才安静下来,做了检查。”
有人问,这么不合理的要求,你怎么还答应?他回道,“只要不耽误孩子看病,一切都值得。”
多年来,患儿家长为表谢意,总想给贾立群红包,他一次次谢绝。“塞红包”的事也让他困扰,“拒绝红包劳神费时,还会耽误看病。”
有家长硬往贾立群的兜里塞,来回撕扯,白大褂的两个兜全给撕耷拉下来,最后他索性全撕下来。同事见了问,“主任,您这白大褂怎么没兜,像厨房大师傅。”贾立群一想,兜全撕掉不好看,干脆就把白大褂的兜口缝死。
再塞钱的家长,发现塞不进去。贾立群笑着说,“兜缝着呢!您把钱用在给孩子看病上吧!”
一次次的抱歉
1977年参加工作后,他与家人就居住在西城区南礼士路,一间40多平方米的职工宿舍里。他与单位的距离仅一墙之隔。总有人问一句,为什么还不换房,他总是轻描淡写地回一句,“住远了,出急诊赶不回来。”
事实上,贾立群不仅住得近,生活半径也局限在医院周边5公里范围内。
他向医院承诺,只要在北京,24小时随叫随到。他最多时,一天夜里被叫起来19次,每次都是刚躺下电话就响了,赶紧穿上衣服往医院跑。妻子心疼地调侃他:“你这一宿啊,净在这儿做仰卧起坐了。”
为少让患儿因为B超检查挨饿,他挤出吃午饭时间连续工作,时间久了,养成了不吃午饭的习惯,至今已二十多年。
长期作息不规律,一些疾病逐渐找上门。一次,他肚子疼得直不起腰,但看到诊室外挤满的病人,他捂着肚子直到晚上诊断完所有病人才去就诊。
医生给他做了急诊手术后不客气地说:“亏自己还是医生,来这么晚,阑尾都穿孔坏疽了。”
贾立群也有孩子,能理解家长疼爱孩子的心情,但这些年来,面对自己孩子、家人提出的要求,他却常常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