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立法监管势在必行:根本不是戒烟产品 存虚假宣传(2)
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2018年中国成人烟草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电子烟使用率处于较低水平,但与2015年相比,接受调查的人群中,听说过电子烟的比例、曾经使用过电子烟的比例和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均有提高。其中,现在使用电子烟的比例增加近一倍;年轻人使用电子烟比例相对较高,15岁至24岁年龄组最高。
北京白领赵琴(化名)并没有烟瘾,吸烟对她来说只是心情不好时释放自我的一种方式。她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如果使用电子烟,她可以选择自己喜爱的清新口味,如橙子味、柠檬味、薄荷味等。
“以前吸食卷烟,吸了多少根自己心里有数,一包烟有时候好几个月都没吸完。改吸电子烟之后,虽然因为工作忙也很少抽烟,但每次抽烟都不会太注意控制量。”赵琴说。
据赵琴描述,当吸食电子烟的量已经到达传统卷烟一根的量时,她自己很难感觉到,一般要根据眩晕程度来判断什么时候该停止吸电子烟。
杨功焕认为,这种情况就是因为电子烟产品不规范造成的。每个人体质差别很大,不能用眩晕和不眩晕这个标准去判定。
“对电子烟加强监管迫在眉睫,需要对电子烟烟弹的含量进行规范,并且严格管理要求在产品上标注清楚。控烟运动开展多年,使得电子烟从开始发展到现在,吸的人并不是很多,但如果不及时对电子烟进行规范,可能会发生急性尼古丁中毒事件。”杨功焕说。
“当前电子烟的生产标准都没有明确的规定,如成分、规格、含量等。”王振宇说。
《法制日报》记者浏览一些网络销售平台发现,出售的电子烟包括一次性使用的电子烟,其成分和含量标注含糊。有的一次性电子烟甚至看不到烟油的量,其卖点也是五花八门。如广告词称“只卖给想戒烟的人”“解瘾不上瘾”“烟雾大”“能量棒”等。此外,还有电子烟产品称,仿某品牌香烟,与真烟味道一样。而一些有其他添加剂的电子烟则注明“维他命系列”“香草拿铁”“绿豆”“水果味”等种类。电子烟产品大部分简略标注尼古丁含量,未标注添加剂成分。
有的电子烟销售客服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的产品中不含尼古丁,但也未告知其他具体成分。
“由于没有对电子烟进行有效监管,所以哪种电子烟有什么危害很难给出准确说法,但是可以肯定电子烟中有些添加剂是有害的。”杨功焕说,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组织已经通过科学研究实验测试了一些电子烟,证实一些电子烟产品中有添加剂,并且有些添加剂致癌。不能说这些添加剂在所有电子烟里都有,但类似添加剂存在安全隐患是必然的。
《法制日报》记者还发现,一些商家在网络上销售电子烟时标注“18岁以下请勿购买此商品”。不过,《法制日报》记者以消费者身份询问客服,对方却称直接购买就行,不会涉及消费者年龄以及身份的核实。
“有些商品就不应该在网上销售,这是对其加强监督管理的必然要求。对于电子烟,不仅要监督检查,还要规范治理一些不符合规定的生产销售行为。”杨功焕说。
王振宇则总结称,上述现象说明,因为电子烟不能识别身份,所以不能在网络销售。
急需界定监管主体
明确标注有害成分
今年2月,江苏省东海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了一起特大非法经营电子烟的刑事案件,此案中,11名被告人因非法经营电子烟产品,分别获刑。
法院审理查明,被告人王某某等11人自2017年10月至2018年4月间,利用微信、支付宝、银行卡转账等方式,从他人手中购买万宝路、百乐门等品牌的加热不燃烧卷烟(俗称烟弹),并通过微信进行销售,目前庭审查明涉案经营数额为473万余元。法庭认为,被告人王某某等11人违反国家规定,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扰乱市场秩序,其行为均已构成非法经营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