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成瘾的留守儿童:“不玩游戏,还能做什么?”(2)
“不玩游戏会如何?”记者问道。郭晨阳不屑地说,不玩就是班里的“大傻子”。10个男生7个玩,剩下的就是连游戏都不会玩的“傻子”。郭晨阳班里18人,10个男生,不玩游戏会被孤立。大家课间讨论的都是吃鸡战术、上分英雄、新出的乱斗模式。“你要不玩,都插不上嘴”。
“交朋友看游戏段位,起码是‘铂金’。” 在郭晨阳看来,游戏是公平的,没有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的区别,没有老师眼里“好孩子”和“坏孩子”的区别。游戏的输赢看的是个人技巧和配合程度,他和好友排位“铂金”,打得烂的“青铜”段位同学会被踢出群去。
郭晨阳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机,有16个微信群,其中11个游戏群,主要是玩“王者荣耀”的同学朋友,初一到初三的都有,附近村镇学校的也有。一个班级群,剩下的用来分享链接攒“人物皮肤”。
“年龄小的玩天天酷跑,年龄大的玩穿越火线。男生玩王者荣耀,女生玩冒险岛、劲乐团。”郭晨阳告诉记者,玩同样游戏的人聚在一起,玩大游戏的看不上玩小游戏的,彼此之间也没有交流。
王冠认为,虚拟游戏改变了留守儿童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和社交方式。
“逃避现状,对未来没期待”
“不玩游戏,还能做什么?”同为13岁,朝阳市大庙镇的留守儿童李旭斌告诉记者,他觉得生活很枯燥,玩游戏能暂时逃避这一切。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机构曾对全国10个省区市6000多名学生及其所在的家庭进行过详细调查,分析得出缺乏社交能力、自我认同度比较低的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李旭斌便是后者。
李旭斌读的是寄宿中学,最不喜欢学校的“圈养”。5点半之前必须起床,6点到8点上早自习,8点半到晚6点上课,晚自习上到晚上8点半。
“处处有人管着你,让你干什么就得干什么。上课有点小动作,还要罚站。”同学人手一部手机,刚开始都收上去,后来周末发下来,大家就整天打游戏,寒暑假更是打得疯。
李旭斌学习成绩中游,也会按时完成作业,对于学习这件事,他觉得没啥大用,考上高中就去读,考不上就跟着同村的“张工”出去打工。但他认为自己考上高中的可能性不大,已经有了去天津打工的打算。在这之前,他觉得总得找些“营生”度日。
“玩起游戏就什么也不用想,不想爸妈,不期待未来。”有那么几个瞬间,他会忘了瘫痪8年的爷爷,整晚咳嗽的奶奶,忘了总也学不会的几何图形……
“捍卫留守儿童的童年,家庭、社区、学校以及游戏公司有责任为他们‘找健康的乐子’。”辽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王磊认为,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而丧失了完整童年,应该得到补偿。强制的管教不是长久解决之道,有关方面应当为留守儿童提供一些健康的娱乐健身设施以及多组织一些文化娱乐活动,保护留守儿童童年的价值和尊严。同时,加强对一些网游公司的监管,要求其提供更完善的防沉迷措施。
王磊指出,在一些农村地区,家长存在“读书无用论”的观念,这在一度程度上影响了孩子,但这种观念很显然是落后的,也不符合实际。家长还是应多抽时间陪陪孩子,给予他们关爱和情感交流,与学校一起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引导他们好好读书。
(文中未成年人及家长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