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如何补短板?
中国科技期刊如何补短板、填空白
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直接体现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提升科技软实力、抢占发展先机需要一流期刊汇聚创新思想。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推进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请他对《意见》进行解读。
缺乏有影响力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
记者:科技期刊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目前我国科研论文产出和科技期刊发展的现状如何?科技期刊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答:高质量的科技供给需要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普及研究提升科技软实力,加快科技期刊建设。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正在发生的科学研究范式变革和日益严峻的全球性挑战给基础研究发展带来新机遇,要将科技期刊发展纳入推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中。在应用研究领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行业发展和企业创新中,需要科技期刊成为在行业和企业中“看得见”“摸得着”“说得上”“用得上”的重要成果创新传播平台和宣传平台。在科学普及领域,当前人民急需的是获得面向重大民生需求的科普知识,需要科普科幻期刊为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提供科学的、高质量的内容素材和阅读体验,提高科普活动的参与感。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中,或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对世界科技创新贡献率大幅提高,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成长最快的科研发表国家。基于检索统计结果显示,2018年,国外三大检索工具《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从这个基本面判断,我国有能力在满足国内发表需求的同时加大面向国际的高水平供给,满足全球科研传播和交流的高质量需求。
与科技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科技期刊建设短板突出。国内现有科技期刊5000多种,总量已居世界第三位。但是,期刊多而不强,办刊方式传统,数字化水平低,服务链条短,国际传播力影响力有限。在国际出版市场,我国科技期刊还没有形成自身的品牌,缺乏“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的好载体,不能有效支撑我国的科学界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世界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因此,急需从国家层面对科技期刊的发展给予大力支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夯实进军世界科技强国的科技与文化基础,提升服务中国、服务世界的能力。
全力提升科技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水平
记者:此次《意见》的出台,对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如何明确规划?
答:有鉴于以上这些问题,此次《意见》明确提出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以优化科技期刊与出版结构布局,着力提升科技期刊专业管理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市场运营能力,着力提升科技期刊国际竞争能力为抓手,通过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等方式,全力推进科技期刊数字化、专业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构建开放创新、协同融合、世界一流的中国科技期刊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