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片成色足:“跨度”铸丰碑 “高度”联通全球(3)
回首70年前,当人们提及中国铁路时,首先想到的是“呜呜”的汽笛声与“咣当咣当”的轮轨撞击声。当时,中国铁路犹如“万国机车博物馆”,京沪间也没有直达列车,人们要想乘火车从北京到上海,中间需坐渡轮渡江,京沪间最快的列车也要跑30个小时。
2011年6月30日,全长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建成通车,发车间隔最短4分钟,最高运行时速350公里,是当今世界运行时速最快的高铁。乘坐中国自主研发的“复兴号”出行,最快4小时18分钟实现京沪通勤,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增长极紧紧“拥抱”。截至今年6月30日,京沪高铁已安全运营8周年,累计运载旅客超10亿人次,是我国高铁运输量最大、运行速度最快的线路。
不仅是京沪高铁,由东向西看,沪汉蓉高铁使成都至杭州、福州间最短运行时间缩短一半,沪昆高铁使申城到春城的铁路旅行时间缩短了近一天;自北向南看,哈大高铁使东北“1小时交通圈”变成现实,京沪、京广、广深港高铁把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到去年底,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约3万公里,占全世界总里程的比例超过2/3,高铁运行时速覆盖四个等级,高铁动车组已累计运输旅客突破90亿人次。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铁里程最长、运输密度最高、成网运营场景最复杂的国家,中国高铁也成为自主创新的国家名片。
“‘复兴号’列车真实记载了中国高铁技术装备迈入世界先进行列的发展历程。年底前,更多‘复兴号’列车将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陆东福说。
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上海港
“中国气度”拥抱世界
本报记者 刘志强
吊车将集装箱从海轮上轻松吊起,将其安放在无人驾驶的自动导引车上,“乖巧”的导引车随即载着集装箱驶向堆场。在上海港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整个装卸过程只见机器有序运转,不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化码头。
2017年12月10日,洋山港区四期码头正式开港。放眼全球,规模如此之大的“无人码头”一次性建成投运,可谓没有先例。更值得自豪的是,这座码头尽显“中国制造”的风采——桥吊、自动导引车、轨道吊三大机种均由中国交建旗下的振华重工研发制造,被视为“大脑”的设备控制系统也由上港集团与振华重工共同完成。
自2002年6月一期工程动工时起,洋山港区的成长之路就始终与创新相伴。跨海建桥、填海造地、穿山筑路……起步之初,建设者为打造全球第一个外海岛屿上的离岸式集装箱码头,先后解决了工程泥沙等一系列难题,探索出离岸深水港建设的成套技术,为我国港口工程向离岸、大型、深水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大工程,意义非凡。得益于领先世界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已连续9年名列全球第一,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最大集装箱港口。如今,祖国绵长的海岸线上,一座座像上海港这样的世界级大港正绽放出璀璨光芒:宁波—舟山港,在全球港口中率先实现货物吞吐量突破10亿吨,连续10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港;青岛港,单机作业效率世界纪录保持者,拥有全球最大40万吨级矿石码头……目前,全球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排名前10的港口中,我国港口均占有7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