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呼吁金融市场延期开市,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2)
根据疫情发展和后续产业恢复的一般规律,第二产业和投资的恢复较为迅速和明显,第三产业和相关消费的恢复则时间相对更长。特别是考虑到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是接近100万亿的超大规模,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高达54%,因此下一步减轻疫情影响和损失的重点应放在第三产业和消费领域。可以考虑的政策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放指定行业、特定地区的消费券。鉴于今年一季度零售消费、交通运输、旅游酒店、娱乐餐饮等行业受疫情影响较大,可尝试在今年的二、三、四季度,对上述特定行业、重点地区的特定居民,如老年群体、学龄前儿童、城市及农村低收入困难群体等,以发放消费券的形式,提振短期消费,帮助相关企业共度时艰、尽快走出疫情影响阴影。
第二,对相关服务业的小微民营企业在2019年的基础上继续适当加大减税降费和定向补贴力度。随着疫情蔓延,本来死亡率就极高的小微民营企业群体将面临更大困难。为此,应在年内降低甚至免征这部分企业的增值税及所得税,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为部分特别困难企业提供一次性的补贴,并在社保、五险一金等方面予以优惠补贴,降低企业日常经营负担。
第三,鼓励创新商业模式,积极发展宅经济,促使传统产业焕新的变革活力。可以预见,借助创新技术手段,未来远程办公、在线教育、知识付费、冷链及无人机配送、无人零售、健康养生、体育健身、以移动电商、虚拟社交、视频直播、在线游戏、网络导流等网络宅商业等新兴行业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政策层面应着重支持这类创新型经济的发展和演进。
第四,高度重视疫情对就业的冲击,将稳就业作为近期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投入更多财政资源,除加厚、织密社会保障的防护垫和保护网外,加大力度开展适应新一轮技术和产业革命需求、适应网络消费、在线服务、宅经济等新型行业的劳动力技能培训,帮助受疫情冲击而失去工作劳动者得到充分社会保障,甚至提供临时性的基本生活补助,并尽最大努力安排其尽快就地寻找再就业的机会。同时,在确保疫情可防可控的前提下,允许企业对劳动制度进行适时调整,根据其自身经营状况灵活决定用工政策,帮助企业度过当下的困难局面。
第五,强烈建议并呼吁金融市场延期开市,直至疫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投资者和所有股东的无谓损失。疫情对投资者情绪的负面影响显而易见,根据海外中国指数和近期香港金融市场的表现看,开盘出现大跌将是大概率事件。
内地股市如果过早开市,有可能引起市场短期的急剧下跌,有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在疫情仍未有效控制的情况下,贸然开市将使投资者和上市公司遭遇双重打击,既无必要,也是不负责任的。为此建议,上海、深圳两个交易所至少延期两周左右时间,再根据疫情情况决定是否开市。(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