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车间到前线口罩要走多久?生产后的流程需7至15天(2)
没办法,陈思敏只好安排公司3辆有通行证的车每天接送员工上下班。“我们呼吁口罩厂应该复产复工,但到了乡镇一级很多没有去执行,很多乡镇管理者就是关起门来不让走,说什么都没用。”雷利民说。
更让陈思敏觉得无奈的是原材料的运输问题。因为缺乏产业集群,荆州思创的口罩原材料、设备和包装基本都要从外省采购,但因为疫情影响,即便付出高于以往3倍的运费,大多数货车司机都不愿接他们的单子。
2月5日前后,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司机愿意去浙江拉一批原材料回来。荆州市有关部门给办好了通行证,但在进入浙江时吃了闭门羹。“对方说不认我们这边开的通行证,不让下高速。”没办法,她又找到荆州市有关部门向湖北省政府请求帮助,通过湖北省政府联系浙江省有关部门,好一番沟通协调之后才予以放行。等到放行指令到达,货车司机已经在入浙的高速路口等了整整3天。当地政府想了很多办法,但也没办法解决物流运输的问题。“大家都不知道跨省的情况,不知道对方认不认我的通行证。”
陈思敏还提到,春节前他们就向广东东莞一家企业订购了2台口罩生产设备,但厂家迟迟没有发货,经过协调,2月7日才发来了一台。“厂商那边说,物流不顺,那边的政府也要求他们设备尽量不能往外卖。”
作为企业经营者,陈思敏最担心的还是投入和产出。2月8日,当地政府要求,为更好地防控疫情,员工必须集中住宿、集中隔离,这意味着她工厂里的四五十名员工每天光酒店住宿成本就要一两万元。而他们生产的KN95口罩仍然按照之前3元/个的价格定价,并由政府统一调拨。
员工假期上班要3倍工资,晚上加班要加班工资,每天一两万元的住宿成本,原材料也涨价了,物流政策也是一天一变,政府提供的补贴目前只有5000元慰问金,陈思敏坦言:“以前不存在的成本现在越来越多,以前的价格跟现在也没有可比性,但现在根本不是算钱的时候。”
雷利民建议,在口罩供不应求、疫情防控“全国一盘棋”的关键时刻,各地政府应该在用工、原材料、物流等环节最大程度地给口罩企业提供支持,绝对不能画地为牢,只为自己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