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医院的夜班:物资紧张 有患者喊医护“英雄”
医疗物资紧张 有患者喊医护“英雄”
方舱医院护士的夜班
2月8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深夜1点,距离武汉华南海鲜市场约1公里的一家宾馆门口,贵州省黔西南州人民医院26岁的护士吴金融和其他15名贵州援助武汉的医护“战友”正在排队上车。他们早早穿好送行同事塞进箱子的成人纸尿裤,目的地是武汉市江汉区国际会展中心的方舱医院。
大约15分钟车程,医疗队抵达方舱医院。要实现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员”应收尽收、不漏一人,这里是重要一环。吴金融和战友要接替深夜两点下班的同事,一直工作到早上8点。
这是吴金融和贵州援汉战友们抵达武汉后的第二个夜班,他们2月5日凌晨接到出征通知,当天抵达武汉,2月7日深夜两点上了第一个夜班。
方舱医院门口,警灯闪烁,所有人员全副防护,包得严严实实,“大家严阵以待,让人有种要冲锋的感觉。”吴金融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
方舱医院门口有临时搭建的集装箱,一侧为入口,一侧为出口。入口用于穿戴防护装备,所有医护人员在这里测量体温,穿戴防护,全套防护装备穿下来需要10分钟左右。吴金融是小组长,他要盯着全部队员把口罩、帽子、防护服、护目镜、脚套穿戴完毕,逐一检查确认。
在出口,下班的医护人员脱下防护装备,经历过前一个夜班,吴金融感觉脱比穿更麻烦,首先要用酒精从头喷到脚消毒,然后小心翼翼地向下脱,每向下脱一截,手就要消毒一次,脱掉一身防护服大约需要15分钟。
离开集装箱进入方舱医院大门,有近5年工作经验的吴金融说:“就像一场考试,要答题了。”
2月7日凌晨的那个班,吴金融进入医院就听见一声喊,“这边需要15个护士,谁是组长,带队过来!”话音刚落,吴金融赶紧举手示意,之后便带着14名护士到方舱医院西区,负责这片区域的350个床位。
床位几乎住满了,2位医生和15名护士负责这一区域的医疗。吴金融要从上一班那里了解整个病区最新人数、空余床位及有肾衰竭、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患者的情况,还要知道哪些病人体温较高,心率多少,整个交班过程大概20分钟。
有的患者裹着被子睡着了,有的患者表现出忐忑不安,一些患者虽然症状并不严重,但担心自己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病会让病情恶化,“他们的心态是确诊了,能往大医院走就往大医院走,可以理解。”
事实上,“大医院”人满为患,微博上求助收治住院的帖子超过1300条,许多双肺感染的患者没有得到收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接受采访时说,方舱医院的意义在于使轻症患者既得到医疗照顾,又能与家庭、社会隔离,是解决现在大量患者在社会上造成传染的关键举措。
2月8日凌晨的夜班更有序了,102人的贵州援汉医护队伍,除了协调的领队、联络员外,剩余的96人分为6组,每组轮流值班休息,吴金融是第三小组的小组长。这一夜,他的主要任务是协调护理人员工作,检查病人吸氧状况,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同时负责病人的床位分配,做好医用物资补给。
物资条件非常有限,没法输液,医生只能为病人开些降温、止咳的药物,一个病房只配了两个水银温度计,一个病区只有一个血压计,测量血氧饱和度的夹子只有五六个,大家轮流使用。吴金融说,自己除了经常去物资区看看有什么新的物资补给,更多的是安抚病人,给病人战胜病毒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