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帮精神病患者寻药,因是武汉人两次被举报
我是帮精神病患者寻药的志愿者,因是武汉人两次被举报,三次搬家
“我是武汉人,但我也是个正常人。”
说这句话的女孩叫格林(化名),她一边在进行为病友寻药的志愿工作,一边却因为自己武汉人的身份在外地两次被举报,三次被迫搬离住所。她不明白:为什么即使自己一切正常,也不能让一些人摘掉有色眼镜?
“病友不能没有药”
在记者认识的志愿者当中,格林的身份有些特殊。不光因为她是武汉人,也是因为她还存在一定程度心理障碍,自己也属于需要帮助的群体。
但这位1998年出生,今年还在上大三的女孩,已经帮助二十多位武汉的精神疾病患者买到了维持生活的药物。
“我的心理咨询师徐医生说,疫情期间我的所有心理咨询全免费。他本来可以不这么做的,大概就是那一刻有一种东西打动了我,我想把这种感受尽自己的力量传递出去。”
让患者更有尊严更快乐地生活,这句话也打动了格林 。供图
因为疫情封城后,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的不少病友处于焦虑状态,再加上快递难以进入武汉,患者面临断药的风险。
作为一名患者,格林知道突然断药是什么感受。“药物跟心理咨询不同。心理咨询是用一种长时间治疗,帮助你形成一个系统去构建以前缺失的东西;而药物就像从外部把你固定住的钢筋,支撑不住就可能会垮。”
她开始四处联系,为患者求医问药。格林与另一位病友小慧对患者们的药物需求进行统计,打码后发布在微博上,在确认对方可以帮助后,再提供联系方式,最大限度保护病友们的隐私和尊严。
发布在微博求助超话不久,有很多网友找到她表示愿意提供帮助。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过于繁杂,格林形容自己变成了“人肉信息中转站”:从早忙到天黑,倒下去的时候,脑子里全是谁那里有几盒,谁还需要几盒。
在所有帮助中,最让格林印象深刻的,是素昧平生的病友之间的理解和互助。
格林与部分捐助者的聊天记录。供图
“我自己是抑郁症患者,有几盒治疗失眠和抗抑郁的药,有什么需求可以联系我。”“我家里还有这些药,现在已经不需要了,希望可以寄到有需要的人手里。”把价值不菲的药物无偿捐赠给武汉的病人,这样的善意和温暖给了格林很大的支撑。
“病友不找我问药了,说明问题解决了”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面临断药的焦虑,遇到物流延迟,他们经常会质疑格林。每当这时,格林就需要一次次查询,再把结果反馈给病友。
药物延迟送达,有的是因为当地营业点无人值班;有的是快递路线不走武汉,导致周边地区病友收到药要比平时多花一倍时间;还有的遇到封路绕路,也会让运输增加不确定性。
格林一边要联系物流,一方面要安抚病友。但在发生几次争执后,负责居中联络的病友小慧还是被踢出了群。虽然和一部分病友失去联系,但格林和小慧还在通过私聊的方式继续这项工作。
病友们的药物是从各地捐助者那里一点一点攒起来的。聊天记录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