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0多万个沉甸甸“饭碗” 中国就业“稳”凭什么?
本固则邦宁,就业稳社会就稳。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就业问题,多次强调“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2018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做好经济工作的“六稳”要求,并将“稳就业”放在首位。2019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连续7年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统计发现,党的十八大以来的7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9322万人。这意味着,我国7年创造了9300多万个就业岗位,创造出了9300多万个沉甸甸的“饭碗”。
如何看待当前的就业形势?
总体看来,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民生之本”、“财富之源”更加稳固。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就业主要指标表现良好。2019年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继续保持在1300万人以上;2019年底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2%,保持在较低水平。
同时,劳动力市场运行基本平稳。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基本稳定,就业扶贫工作取得积极进展。2019年全年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54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79万人。截至2019年末,累计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1213万人,较上年末增加225万人。
那么,7年9300多万的新增就业是怎样的一个增加量?据统计,目前全球人口超过9000万的国家只有15个,德国人口约8267万,按此计算,7年来中国解决的就业人数,超过了德国一个国家的总人口。
新增就业“稳”靠的是什么?
我国就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拉动,改革红利释放的助推,产业结构优化的推动。
目前,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仍处于中高速增长区间,在世界范围内仍居前列。经济总量持续增加,对就业的拉动能力相应增强,带动了就业容量不断扩大。我国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服务业快速发展,新产业、新模式不断涌现,创造了许多新的就业机会和新的就业形态。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持续推进,政府效能进一步优化,有力支撑了经济动能转换,为促进创新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扶持力度不断加大,财政支持政策得到加强,普惠性税收措施不断完善,融资模式进一步优化创新。“双创”成为时代热潮,市场活力竞相迸发,市场主体井喷式增长,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中国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拓展就业增长的新空间。近年来,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持续扩大,为稳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值得注意的是,顺应新的发展需求,一些新的职业不断涌现。2019年4月1日,人社部联合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13个新职业信息,未来人社部还将发布第二批新职业。
如何让新增就业“稳”下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领域固有矛盾依然存在,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多,工作推进中仍有不少短板弱项,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就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
从总量看,就业压力依然存在。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从2012年开始有所减少,这一趋势还将持续,到2020年后减幅将加快。从结构看,就业矛盾更加凸显。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结构性就业矛盾进一步凸显,突出表现为“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从外部环境看,新的影响因素增多。当前,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不可避免对企业用工和劳动力市场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