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前“打翻”的一只陶碗,盛着世界上第一碗面
深受世界各地欢迎的一种主食,
出现在大众餐桌上已有千年历史。
臊子面
中国人素来喜爱面食,
两千多年前,
东汉的《四民月令》中
记载了“水溲饼”“煮饼”。
是关于面条的最早文字记载。
山西面食文化节的“世界第一锅”刀削面。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直到宋代,
“面”与“饼”依然不分家,
跟面条做法一样,
水煮而成的小麦面团叫做“汤饼”
油泼面
北宋诗人黄庭坚曾写到:
“汤饼一杯银线乱,
蒌蒿数筯玉簪横”
说的是一碗搭配鲜嫩芦蒿的细面;
面食是北方人最重要的主食。韦亮 摄
而在描述南宋繁华市井的《梦粱录》中,
面食店里有“三鲜面”“炒鸡面”等,
跟今天已没什么分别。
电视剧《白鹿原》中的吃面片段
千百年来,饥肠辘辘的行人
会不约而同地钻进一家街边小面馆,
看面团在师傅手下
被揉、捏、抻、甩得啪啪作响,
不等片刻功夫便可出锅
来自世界各地的华文媒体代表参观山西面食制作工艺。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浇一勺滚烫爽利的汤头,
盖上软嫩油亮的菜肉打卤,
舌尖和心灵都在
热气缭绕的一碗面中得到抚慰。
山西面食。韦亮 摄
简单质朴的一碗面,
各地的传统、做法都不相同,
但你知道世界上第一碗面是在哪里诞生的吗?
一碗“打翻”的面
河湟谷地—
黄河与湟水交汇的盆地、青海主要的农业产区,
新石器时代的喇家遗址坐落于此
喇家遗址博物馆。民和县宣传部供图
2002年,
考古学家在这里一处河漫滩沉积物地下,
发现一只倒扣于地面的陶土碗,
掀开后,碗底泥土中有线团状物,
长约50厘米,宽约0.3厘米,
看起来细细黄黄的,
很像今天的面条。
这碗“打翻”的面在封存四千年后重见天日,
成为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面条遗存。
喇家遗址出土的陶碗及面条
它为何能神奇地保存这么久?
这碗面的不远处,
发现了人体及动物骨骼碎片、陶器等,
仿佛带我们回到4000年前平常又可怕的一天:
十几人的部落正聚在一起吃饭,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将一切摧毁
灾难遗迹。孙自法 摄
暴雨洪水咆哮而来,
泥石流冲入山脚下的房屋,
迅速将一切堆积、覆盖、掩埋,
惊恐不定的人打翻了陶碗,倒扣在地上,
周围瞬间形成了密闭的真空环境,
阴差阳错地成就了这碗千年未腐的面。
喇家遗址的灾难遗迹。民和县宣传部供图
陶碗出土时,
面条因接触空气而化为碎粉。
那么,它是否跟今天的面条一样,
是用小麦做成的呢?
甘肃兰州,拉面师傅在移动“牛肉面馆”中制作面食。 杨艳敏 摄
据考证,
小麦最初起源于亚洲西部两河流域,
在西汉时期才经由丝绸之路引入中国。
图为山东小麦收割场景。山东省农科院供图
而这碗来自新石器时期的面,
考古学家们研究、分析、鉴定其残留物,
认为它是由带壳的粟磨成粉制成。
山西是杂粮大省,有豆、麦、粟、薯、黍5大类20多种。 韦亮 摄
中国人常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
其中的“稷”,也称“粟”,
就是我们熟悉的小米。
图为山西面食“猫耳朵”。 韦亮 摄
小米面团粗糙、拉伸性差,
需要借助简单工具,
反复锤砸、拉伸、挤压,
并在蒸或煮熟后使淀粉糊化、增加黏性,
才能制成面条。
北方人是这么擀面的
史前的人们能够完成如此复杂的工艺吗?
这碗面条究竟是否是由小米制成的?
学界尚存争议。
山西面食制作工艺。中新社记者 韦亮 摄
但目前发现的证据和相关分析已经可以说明
早在新石器时代,
黄河岸畔的先祖们已经学会
栽培耐旱的粟黍农作物,
并熟悉它们的成分、特性,
还会对食材进行加工。
内蒙古呼和浩特,莜麦磨制的面粉用手搓成的莜面鱼鱼。 尚虹波 摄
面条的真正故乡在哪里?
此前,阿拉伯和意大利
都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面条的国家。
现今罗马古城一幅四世纪的壁画中,
描绘出奴仆和面、捍面、切面的情景。
而另一种推测称,
面条文化可能是在五到八世纪之间
从阿拉伯世界传至意大利西西里岛。
各国做法不同,中国人吃面讲究,打卤的菜式丰富,先在锅中翻炒煸香。 韦亮 摄
然而,这碗四千岁“长寿面”的出土,
将面条的诞生向前推了1700年,
而且大大增加了一种可能:
早于阿拉伯、意大利,
中国才是面条的真正故乡。
7月3日,第25届“兰洽会”陇上美食博览会在兰州开幕,图为现场拉面表演。 周孔 摄
一碗幸运的面条,
见证了黄河谷地先民们的勤劳实践,
治大国若烹小鲜,
中国人承袭着因地制宜的烹饪智慧,
让华夏文明在守正中创新,
贯穿古今历史,溶于血脉。
青海的拉面师傅展示拉面穿针技艺。 李增兆 摄
“几度黄河水,拉面千丝香,
美味难再期,回首故乡远。”
有人说,
人们终其一生都在找寻年幼时的味道。
青海的面匠正在拉面。 鲁丹阳 摄
熟悉的一碗面里,
温暖质朴的家族亲情,
传承融合的千年文明,
都在碗中滚烫交融,香气四溢。
吸溜,你要不要来一碗?
参考文献:
吕厚远, 李玉梅, 张健平, 等. 青海喇家遗址出土 4000 年前面条的成分分析与复制. 科学通报, 2015
葛威;陈星灿;金正耀。小米能否制作面条的实验研究:兼论喇家面条的成分. 南方文物 ,2010
周强,张玉柱。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成因的探索与辨析. 地理学报 ,2015
魏益民. 中华面条之起源. 麦类作物学报,2015
央视中文国际频道《中国地名大会—四千年前的面条竟能保存至今》
纪录片《面条之路:古老食物的诞生 意大利面的起源》
另参阅文摘《历史纵贯线》《读者欣赏》
公众号看鉴、一席、博古致知 、食话实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