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中国有信心、有能力对冲疫情的影响(2)
我国为应对疫情而采取的政策措施,得到金融市场及社会各方面的充分肯定,得到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及国际金融界的高度评价,普遍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有限的,中国经济将继续展现极强韧性,中国政府拥有充足的政策空间稳定经济增长。
记者:如何看待年初以来的货币信贷走势?
刘国强:总的来看,稳健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稳固。2020年以来,人民银行科学稳健把握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增长,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月金融数据整体是比较好的。1月末,广义货币M2增速为8.4%,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7%,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略高于名义GDP增速,体现了逆周期调节。主要特点是:
一是1月贷款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当月人民币贷款新增3.34万亿元,在上年高基数上,同比仍多增1109亿元,月末增速为12.1%。人民银行开年全面降准0.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流动性超过8000亿元,新增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投放中期流动性,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进LPR改革释放银行降低贷款利率的潜力,促进降低融资成本,激发了贷款需求。及早召开人民银行工作会议并专门进行货币信贷工作部署,增强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在上述多种措施作用下,金融机构贷款积极性较高,在今年1月因春节因素比去年同期少5个工作日的情况下,仍实现了信贷同比多增。
二是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贷款明显多增,当月贷款主要投向企业实体部门。1月份企业贷款新增2.86万亿元,同比多增2798亿元,超过全部贷款同比多增量;企业贷款在全部贷款增量中占比达85.6%,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多增主要是中长期领域带动,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66万亿元,同比多增2572亿元,有利于稳住投资,稳住经济。票据融资新增3596亿元,同比少增1564亿元,也反映出信贷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加大。
三是新冠疫情对年初贷款也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一方面,消费贷款在疫情期间明显减少,1月同比大幅少增。另一方面,1月31日改为假日后导致部分到期贷款延后至2月还款, 2月贷款增长难度加大。对前两个月贷款数据宜合并观察。
有些媒体也问到,1月M1同比增长为0,是什么原因。我们也作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这主要受季节性因素影响,也受到疫情的一定干扰。M1构成主要是企业活期存款:一是春节节前,企业支付薪资、奖金,往往会导致活期存款阶段性减少,比如2019年1月M1同比增长为0.4%,也是一个相对低点。二是1月大中城市房地产销售降幅较大,房地产企业现金回笼少,活期存款也有所减少。三是受疫情影响,本次春节餐饮、旅游、票房等服务业收入大幅下降,居民存款向企业回流放缓。
记者:此次疫情会对中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人民银行对此如何评估?
刘国强:新冠肺炎疫情可能会对中国经济造成一定影响,但持续时间和规模都有限,中国经济长期向好、高质量增长的基本面没有变化。疫情对短期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春节期间消费大幅减少。春节一直是旅游、零售和餐饮、电影等行业的旺季。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这些消费都有较大减少。节后,居民可能在较长时间内减少到商场、超市等人流密集场所消费。二是企业生产可能受延迟复工、限制交通等措施的影响。春节假期延长、延迟复工减少了今年一季度的有效工作日,复工企业也面临口罩等防疫用品紧平衡、部分地区交通受限等问题。与此同时,企业的工资、租金、利息等刚性支出也加大了现金流压力。尤其是体量较小、固定支出占比大、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受影响可能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