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部门发布重磅促消费政策,哪些行业受益大?(2)
4,培育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消费潜力大、国际化水平高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实施出入境便利、支付便利、离境退税、免税业等政策。
(七)创新文化旅游宣传推广模式。
1, 鼓励成立专业化的文化旅游形象营销机构,探索建立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线上线下融合、游客参与互动的全方位推广宣传模式。
2, 充分利用境外旅行社渠道,创新商业合作模式,促进境外旅行社宣介中国旅游品牌、销售中国旅游产品。
三、着力建设城乡融合消费网络
(八)结合区域发展布局打造消费中心。
1, 加快推进成熟商圈上档升级,形成若干区域消费中心。
2, 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
3, 推动商业步行街改造提升。
(九)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
1, 鼓励引导有实力、有意愿的大型商业零售企业在中小城市开展连锁网点建设
2,充分发挥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系统现有农村网点布局优势,实施“邮政在乡”、升级“快递下乡”。
3, 促进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十)加强消费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1,推动电商物流节点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运输网络统筹布局、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综合物流中心。
2,优化城市配送车辆通行管理,简化通行证办理流程,推广网上申请办理,对纯电动轻型货车不限行或少限行。
四、加快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
(十一)加快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加快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商用步伐。支持利用5G技术对有线电视网络进行改造升级。
2, 推动车联网部署应用。
3,全面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用户接入速率和普及水平,降低农村信息网络使用成本。
(十二)鼓励线上线下融合等新消费模式发展。
1, 完善“互联网+”消费生态体系,鼓励建设“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
2, 鼓励有条件的城市和企业建设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新消费体验馆。
(十三)鼓励使用绿色智能产品。
1, 健全绿色产品、服务标准体系和绿色标识认证体系。
2, 落实好现行中央财政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贴政策和基础设施建设奖补政策。
3, 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升级。
4, 鼓励企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各类电子产品智能化升级。
5, 促进汽车限购向引导使用政策转变,鼓励汽车限购地区适当增加汽车号牌限额。
(十四)大力发展“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
1, 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 探索建立在线教育课程认证、家庭医生电子化签约等制度,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
五、持续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十五)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激发消费潜力。
1, 改革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2, 支持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
3, 持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使更多在城镇稳定就业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定居。
(十六)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1, 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适度扩大国债、地方政府债券面向个人投资者的发行额度。
2, 稳定资本市场财产性收入预期,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
3, 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六、全面营造放心消费环境
(十七)强化市场秩序监管。
1, 加强反不正当竞争执法,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等违法犯罪活动。
3, 加强进口产品安全追溯体系建设,提高进口产品及渠道透明度。
(十八)积极推进消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1, 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和消费后评价制度,加大力度打击网络刷单炒信等黑色产业链。
2, 充分运用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等,建立健全企业和相关人员信用记录。
3, 强化“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的公开功能。
(十九)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
1, 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和消费者维权信息化建设。
2, 实施产品伤害监测和预防干预。
3, 严格落实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制度。
4, 开展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发挥媒体监督功能,加大对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违法行为的曝光力度。
【编辑: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