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涉疫典型案例五连发有何深意 以案释法震慑犯罪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3-19 09:10:01
浏览

  最高检涉疫典型案例“五连发”有何深意

  ◆ 明晰标准统一司法尺度

  ◆ 以案释法震慑违法犯罪

  ◆ 典型案例成为办案指引  

  ◆ 有力保障依法防控疫情

  □ 本报记者  刘子阳

  3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第五批全国检察机关依法办理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近一个月内,最高检连续发布五批次涉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频率之高、力度之大,极为少见。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暴力伤医、抗拒防控措施、制假售假、哄抬物价、借机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时有发生。“两高两部”联合发布《关于依法惩治妨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违法犯罪的意见》,要求从严从快打击涉疫情犯罪。

  如何从严以彰显有罪必罚震慑效果?如何从快以适应维护安定秩序的紧迫需要?从严从快的同时如何确保办案质量、司法公正?多位基层检察官、律师近日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刑事诉讼承上启下的中间环节,检察机关面临诸多挑战。最高检典型案例五连发如同一场及时雨,明确法律适用,统一司法尺度,鲜活的案例成为基层检察官的办案指引,保障了司法公正,为依法、科学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聚焦难点统一尺度

  最高检发布的第四批典型案例中有这样一起涉嫌非法经营案——疫情暴发后,天津某大药房大幅提高防护用品、药品价格,将进价12元的口罩提价至128元,将原售价2元的消毒液提价至38元。检察机关决定对4名犯罪嫌疑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批准逮捕。

  最高检公布此案例详细办案过程时在法律要旨中明确: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疫情防控急需物资或基本民生物品的价格牟取暴利,构成犯罪的,应当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随着疫情防控形势的变化,也要准确把握刑事政策,统筹考虑稳定市场秩序与恢复市场活力,为复工复产提供司法保障。

  “典型案例为办理冷门案件指明了方向,比如妨害传染病防治犯罪、哄抬物价的非法经营犯罪等案件平时非常少见,大部分检察人员没有相关办案经验,如何准确认定犯罪成为难题。”江苏省淮安市人民检察院第三检察部副主任张婷发现,典型案例体现了依法防控的要求,并没有“一刀切”的简单操作。程序上虽然从快,但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的保障标准丝毫没有降低,对把握办案尺度提供了很大帮助。

  在山东省龙口市人民检察院检委会专委丛姝玉看来,典型案例有效解决了办案中遇到的各类难点,比如,如何界定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公务行为,如何有效区分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如何认定哄抬物价的非法经营行为等。又如,要在严厉打击犯罪的同时积极引导犯罪嫌疑人认罪悔罪,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多名受访者认为,典型案例是疫情防控期间最高检具体适用法律的“产品”,是回应实践迫切需要的产物。

  “典型案例展示出检察机关也具有服务社会的职能。在典型案例的指导下,我们在严格依法办案的同时,注重办案社会效果,保障了特殊时期的民生需求。”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杨诗文举例说,虎丘区人民检察院办理一企业在抑菌喷剂中添加激素的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案中,将查获的合格抑菌剂及时发还企业,企业将功补过生产出合格产品捐给重点地区用于抗击疫情。

  “典型案例涉及事实认定、刑罚适用、诉讼程序和具体工作要求等多个方面,并辅之以精准的法律要旨,在满足从严从快精准打击的同时,维护了法律适用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促进法律正确实施,保障司法尺度、力度不走偏、不走样。”北京市中剑律师事务所律师焦阳认为,这不仅有助于检察官办案,对律师代理相关案件也很有帮助。

  解决办案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