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武汉基层疾控主任:谁也没想到这个疾病有这么狠
基层疾控的抗疫“往事”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刘远航
发于2020.4.6总第942期《中国新闻周刊》
3月22日周日晚上八点钟,武汉市江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的灯还亮着。值班的流调队员在打电话,询问一位医生感染新冠肺炎之后的康复情况。“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传染病防控的关键环节。
江汉区疾控与此次疫情的“风暴眼”华南海鲜市场只有不到两公里的距离。接到并调查全武汉第一次上报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处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与武汉市中心医院发现的早期疫情,在武汉疫情中的一些重要环节,该机构都承担了基础工作。
江汉疾控没有独立的行政楼,和它的上级单位江汉区卫健局一起办公。防制科位于三层,本来有8个编制,其中两位选择重新考取公务员,去了待遇更好的单位。现在,科室里还剩6人,包括4名女性,及38岁的科长王文勇。人手不够,一些没有公共卫生背景的编外人员也纳入到流调工作中,负责消毒、送样等工作。
从最初发现疫情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三个月。王文勇自认为尽职尽责,每一步都符合上级部门的要求和操作规范。但此前的一篇新闻报道引发了外界对于江汉疾控中心的质疑,其中涉及到王文勇,迄今他还对此感到苦恼。
王文勇的困惑也是许多基层疾控中心的写照,只是这一次,他们被卷入了风暴中心。外界对疫情报告、应对的各种质疑的背后,是基层疾控人员无处不在却又近乎失语的尴尬处境。
青萍之末
2019年12月27日,对于王文勇来说是一个平常的工作日。那是一个星期五的下午,王文勇接到了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报告,说收治了4例来自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发热病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也叫湖北省新华医院,离江汉疾控只有1公里。王文勇4点钟到达医院采样,6点钟离开。
当晚,王文勇和他的同事们忙着对样本进行检测,甲乙流做出来都是阴性。他们将结果告知了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值班医生,表示会在第二天一早到市疾控中心进行其他病原的检测。第二天是周末,样本送到了武汉市疾控中心,那里的实验室进行了二十多种病原检测,还是阴性。
“当时我们都挺谨慎的,觉得很奇怪,猜测可能是某种我们不知道的病原体导致的聚集性感染。因为当时患病的是一家三口,很明显有传染性。我们一开始想是不是流感,那段时间流感很多。”王文勇对《中国新闻周刊》回忆说。
去年12月29日下午,王文勇接到了武汉市中心医院公卫科的报告,该院急诊科接诊了4例来自华南海鲜批发市场的发热病人。王文勇回忆,接到报告后,自己立刻将情况汇报给了疾控中心主任,主任回复他说,还是先去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那里又报告了发热病人,需要流调队员去处理。
于是,王文勇给市中心医院回复说,等处理完手边的疫情再联系。那天是一个星期日。王文勇正和自己的孩子在一起。来不及找车子,时间是下午3点,他将孩子放在了单位,带着防护装备,骑电动车赶到了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市疾控中心主任金小毛与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也已经赶到了现场。随后,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这批病人,就被转运到金银潭医院进行治疗。而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呼吸科主任张继先也在后来被认为是“上报疫情第一人”。
下午6点,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的疫情处理结束,王文勇和同事回到单位,继续整理资料,并叫了盒饭。与此同时,他联系了市疾控中心主任金小毛,表示市中心医院的病例比较多,询问是否可以派兄弟区的流调队员去现场援助。市疾控打电话给东西湖区疾控中心,请他们增派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