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南医院:恢复风平浪静,服务普通就医需求(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4-09 11:21:21
浏览

  每半个月要做一次的检查中断了,李菲“只能尽可能地让自己的生活规律一点”:为了补充羊水,每天喝够1700毫升水;为了控制体重,每天饭后在房间里散10000步;能买到的水果有限,但尽量保证每天一个苹果或者梨。

  3月,李菲孕期第32周,到了做小排畸的时间,但那时新冠肺炎确诊人数还在不断增加,中南医院关闭了普通门诊。李菲通过网络问诊找到产科医生,对方建议如果担心感染风险较大,可以将小排畸延后两周左右。后来,她找了一家不接收发热病人的私立医院,完成了检查。

  如今,中南医院恢复了正常医疗秩序,李菲又回到从前一直就诊的地方,布局都是老样子,只不过医生穿着防护服,孕妇们戴上了口罩。

  “没有这里的急救,不可能有她的康复”

  李菲做检查的时间里,在中南医院从事志愿安保工作的许哲正穿着防护服在妇产科外维持秩序;此前两个月多,李菲闭门不出的日子,许哲也经历着担忧,“天都黑了”。

  1月23日,武汉封城。几天后,许哲的母亲开始反复发烧,“一下36℃多一下37℃多”,后来越来越严重,开始出现昏迷、丧失意识的状态。

  私家车不能上路,只能打120急救,打了无数个电话后,最终在中南医院的急诊等来了一张床。

  中南医院急诊科是最先感受到疫情的地方,随着到急诊科就诊的发热病人越来越多,副院长赵剡同时是急诊中心主任,立即要求医护人员提高防护等级,1月6日,急诊病房便改成了发热隔离病房。

  那段时间许哲每天睡不着觉,打开电视全都是疫情新闻,总想打电话问母亲情况,又担心耽误医护人员工作,憋上三四天打一次,渐渐得知,母亲从没有自理能力、大小便失禁,逐渐有了意识,护士把自己的手机号留给许哲,打过去,母亲能听出是儿子的声音了。

  2月下旬,母亲的病情好转、康复。许哲高兴得要哭。“以前天天想和我妈对着干,让起床非要多睡十分钟,被唠叨烦了还要拌两句嘴。”他说,“现在听说她康复了之后,就觉得:以后也不找老婆了,给我1000万也不赚了,只要看着她陪着她,她说什么我都听。”

  同一时间,各个医院的局势也在好转,随着各地医疗队不断支援,以及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的建成,和赵智刚一样在疫情一线工作的医生逐渐减轻了压力。

  疫情前,许哲从事汽车销售工作,母亲生病后,他“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事”。这个29岁的年轻人当过兵,衡阳洪涝,他跳到水里扛过沙袋。但是病毒来的时候,对医学一窍不通的许哲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又觉得还是得做点什么,最后跑来中南医院当志愿者,“没有这里的急救,不可能有她之后的康复。”

  刚到中南医院时,他负责帮忙搬物资,有时候搬防护服和手套,有时候也搬水果和菜;如今医院恢复接诊了,许哲开始当保安,每天从上午八点工作到下午五点半,维持秩序、检查门窗、提醒患者保持距离。

  科室逐渐回归原来的节奏

  如今赵智刚的急诊科,已经恢复了以往百分之七八十的工作。“除了感冒发烧、头疼脑热这种病人还比较少,收治的重症病人基本上达到新冠之前的数量。”

  除了急诊,那些一直收治非新冠病人的科室也逐渐回归原来的节奏。在肝胆疾病研究院,最近两周里,每周都有五六位新的病人入院。

  4月6日,肝胆疾病研究院所在的4号楼下,所有办理入住的病人和陪护家属都要持有阴性的核酸检测结果才能进入,医务人员也要凭借证件方可出入。副主任叶少军说,由于病区里大多是移植后的患者,免疫力低,需要有更高的管理要求,进入后的患者和家属一律不能出病房楼,生活用品全部由外勤人员统一置办。

  医护们觉得,和一两个月前比起来,当下的工作算是风平浪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