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冲击 宏观调控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1 08:14:55
浏览

  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

  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 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

  面对疫情冲击,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

  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不应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作出适当调整

  □ 本报记者  杜 晓

  □ 本报实习生 蒋蒙洁

  中共中央政治局3月27日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要抓紧研究提出积极应对的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引导贷款市场利率下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要落实好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使用,加紧做好重点项目前期准备和建设工作。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的牵引带动作用,疏通传导机制,缓解融资难融资贵,为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精准金融服务。对地方和企业反映的难点堵点问题,要抓紧梳理分析,及时加以解决,推动产业链协同复工复产达产。

  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不少国家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与有的国家比如美国股市大起大落相比,我国社会经济保持平稳,金融风险可控,在全球范围内“风景这边独好”。

  财政政策积极有为

  政府投资带动经济

  历史上,我国仅发行过两次特别国债:第一次是1998年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用于补充四大行资本金,以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第二次是2007年发行1.55万亿元特别国债,用于成立中投公司。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有为,其重要内涵之一就是要适度加大支出强度。“适当提高财政赤字率、发行特别国债、增加专项债券规模等措施,是中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

  对于特别国债的用途,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与治理研究院副院长郑春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分析,此次特别国债的投向可能包括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对企业帮困等。

  郑春荣认为,从稳增长和补短板角度来看,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等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将成为地方政府债券资金投向的主要方向之一。

  采访中,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冯俏彬认为,随着经济下行的压力加大,政府需要有所担当,目前形势下,加大投资是带动经济的重要手段。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司长欧鸿表示,确保精准投资,不搞“大水漫灌”。扩大有效投资,要聚焦疫情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聚焦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短板领域,聚焦高质量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要科学论证,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