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冲击 宏观调控支持实体经济不搞“大水漫灌”(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1 08:14:55
浏览

  “如果政府在投资过程中,能够同时考虑到怎样去带动和激活民间投资,那么将会进一步放大政府投资对于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要通过合理运用政府投资,来盘活民间投资,从而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整体活力。”冯俏彬说。

  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更加支持实体经济

  3月3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7天期500亿元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为2.20%,前期的中标利率为2.40%。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马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标志着货币政策进入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阶段,选择在这个时点降息,应该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复工复产需求,以及国际疫情和外部经济环境恶化等多方面因素后作出的决策。调降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可以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3月26日,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0年第一季度例会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总体可控,我国经济增长保持韧性,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前瞻性、针对性和逆周期调节的要求。

  会议还指出,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更加注重灵活适度,把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的宏观政策走向,与此前学界的分析不谋而合。3月初,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提供的研究报告认为,面对疫情冲击,需要加强逆周期政策对冲力度稳定经济,但不应再走“大水漫灌”老路,而需要根据国内外疫情影响对增长目标作出适当调整。短期内,需要增强逆周期调节,加大减税补贴力度,财政政策更加积极有为,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疫情暴发前期,央行已及时通过MLF降息、大量逆回购等操作,提供了充足的流动性支持,此时央行不应进行“大水漫灌”,而是应该以精准施策的方法支持实体经济,满足真实的信贷需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少军认为,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必须在预算法规定的权力运行范围之内,使积极的财政政策成为落实和细化预算法的具体步骤,不能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行灵活的货币政策,也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的权力运行范围之内,使其成为更加精细化、准确化的操作手段。增加建设投资也必须按照产业政策规划和投资审批程序进行,这应该作为进一步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宏观政策运用合理

  复工复产局面良好

  在宏观政策有力有效引导下,有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中小企业“输血”,我国社会经济正在不断克服疫情影响。

  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余蔚平表示,目前养老保险基金结余省际分布不平衡,为帮助困难地方做好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财政部门将加大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力度,加大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力度,加大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力度,加大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改革力度。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好阶段性减免社保费的政策,切实减轻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负担。

  国家税务总局总审计师王道树表示,今年1月份至2月份,全国减税降费共计4027亿元。其中,2020年新出台的支持疫情防控相关政策的新增减税降费1589亿元。今年新出台的4批政策当中,第3批聚焦减轻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负担的政策和第4批聚焦稳外贸稳外资的政策都是自3月起实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