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野味到宠物:人与自然关系如何“再平衡”?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曾说:“大自然喜欢简单,大自然也不是傀儡。”当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蔓延,先贤遥远的声音在时下变得清晰洪亮,人们重新回到古老而常新的哲学问题:应该如何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似乎很容易理解人类今天所遭遇的困境。加拿大圭尔夫大学医学教授斯科特·威斯(Scott Weese)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自然界中的生物相互制约,保持着微妙的平衡。受气候变化、城市扩张、生态旅游、狩猎等影响,自然界原有的平衡被人类活动不断打破,为生物间交流创造出更多路径,疾病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风险也随之上升。
正如有分析指出,疫情是人类与自然非正常互动的结果,人类活动造成生态环境不断失衡,给病毒提供了大量的“溢出”机会。演化则抓住这一契机,将“溢出”转化为传染病。
病毒“溢出”的途径或许多种多样,滥食野生动物无疑是其中之一。人类妄图成为自然的主人,却首先沦为了肠胃的奴隶。大肆食用野生动物的行为被异化为身份象征和炫耀资本,其背后关联的捕猎、养殖、运输、宰杀环节却为病毒排出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从SARS、MERS、埃博拉到新型冠状病毒,近年来的全球性卫生危机无一不是人畜共患病。统计显示,70%以上的新发传染病与野生动物有关或来源于野生动物。
对此,制度约束成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再平衡”的重要途径。2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随后,中国各地方立法机关也相继展开修法行动,提高对于违法食用野生动物的惩处力度。
4月26日,动物防疫法修订草案首次提请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审议,将建立健全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监管制度,织密动物疫情防控法网。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曹兵海指出,“强化动物及其产品调运监管,是控制动物疫源疫病发生跨区域传播的重要举措”。
值得注意的是,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使社会重新审视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人与宠物之间也变得更加微妙。如果对于野生动物的管理彰显出制度的重要,对于宠物的态度则在不断呼唤理性的回归。
疫情给人类带来灾难,也对宠物造成无妄之灾。尤其当猫、狗相继被发现可能感染新冠病毒之后,恐慌的情绪使得人们对于宠物的态度变得愈发敏感而复杂。
尽管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多次强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宠物会成为向人类传播新冠病毒的原因”,部分宠物仍然没有能够躲过流言的伤害。疫情期间,宠物被遗弃虐待的现象在多地出现,个别地方部门带头组织捕杀流浪猫狗,居民从高楼摔死自家宠物等行为不时见诸报端。
“遗弃虐待宠物的行为,不仅是对生命的漠视,更有可能因此而导致其他公共卫生问题的出现,不利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开展。”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孙煜华指出。
更有专家表示,人类对待宠物的态度成为对待自然态度的缩影,无视科学的过度反应最终体现为不断逃避。面对疫情,加入盲目恐慌的“大合唱”是容易的,此时偏激之声并不缺乏,但理性之语则更显珍贵。
当疫情成为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世恒言,危机之下,人们再次回到古老而常新的问题,在人类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寻求与自然之间的“再平衡”成为眼下一道紧迫的必答题。或许,制度和理性的约束是时下最为合适的答案,也是对先贤警示之声最好的回应。(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