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扎堆儿卖盲盒 与玩偶盲盒相比书有那么大魅力吗(2)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06 08:07:46
浏览

  先锋书店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写道:“比起高大伟岸的图书馆,盲选更像是一个小小的、充满人情味的乐园,在经历了阅读者的思绪和选书人的心意后,等待着被翻开和被喜爱,继而创造新的故事。”等待的快乐与惊喜,可能是盲盒最大的诱惑力。但与装着玩偶手办的盲盒相比,书有那么大的魅力吗?

  在无界书店,女孩KK买了文学类的盲选:“之前买书总喜欢看书店畅销榜或者朋友推荐,很多都是畅销书。这次买的盲选,里面是2本没听过的小说,有一本已经在看了,真的是一边擦眼泪一边看,书中写的生老病死,投射到生活,让我无法不联想到自己。”

  男孩阿皓在“随机”和“社科”之间犹豫了很久,“因为上面写的是未知的探险,就很想看一些以前没看过的书”。最后,他选了“社科”:“本以为是比较枯燥的书,居然非常有趣。而且有一本书的封面好靓丽,我查了一下这是‘甲骨文丛书系列’中的一本,觉得买到宝藏了”。

  在3月9日的那场书店直播中,陈婷买了3家书店的盲盒,“首先,觉得买来的东西不会无用,哪怕是自己看过的书,也可能版本不一样;其次,的确有‘幸运饼干’的那种未知心理,很想看到他们会放进去什么”。

  董芳买过1200bookshop和单向空间的盲盒,“和直接买一本确定的书相比,盲盒只告诉你主题,却不知道具体是什么书,无目的的阅读反而更能感受阅读的快乐,让人觉得阅读者和书也是讲缘分的。而且我信赖书店的品味,还是很让人放心的”。

  当然,董芳坦言,也有为“情怀”埋单的成分,“99元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以前也买过衣服和鞋子的盲盒,基本都是扔货,书是最满意的了”。

  书本身的质量保障、书店受认可的选品能力,再加上拆封时的惊喜,或者还有一点“买不了吃亏”的心态——既然读者买账,卖盲盒就这样成了越来越多实体书店的选择。

  “无论书店盲盒里装什么,一方面内容要足够丰富和有创意,让读者知道你是不一样的;另一方面要保证品质,让读者打开盲盒后觉得这份钱花得值,冒险没有失败。”李新新说,“目前为止,我们没有收到对品质不满的反馈。”

  盲盒提供的仍是实体书店一如既往的“体验感”

  从2017年世界读书日开始,钟书阁在店中开设了“盲选区”。这个区域中的图书都被纸包裹起来,你不知道是什么书,但从包装外的手写小卡片上,你可以读到店员对这本书的读后感——算起来,属于“半盲选”。

  从中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诞生早期的尝试,还是如今各家的花样翻新,书店盲盒往往并非完全的“盲”选——或者限定主题,或者透露观感,让读者的期待限定在一个范围之内。

  在书业营销专家路毅看来,不像其他盲盒里装的是娱乐性强的东西,图书是一种更抽象的、更趋理性消费的东西,要想打动顾客的理性神经,去玩盲盒这样的游戏,实际上考察的是书店的策划能力。而且,书店盲盒往往需要让读者知道里面装的书的范围,那在这个有限的范围之内,如何策划和包装出一个让消费者感兴趣的话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并不是简单地弄个盒子把图书装起来就能叫盲盒,而是要把某一类精选图书包装起来之后,围绕一个主题去陈列或者推广。”路毅说,对书店而言,盲盒的收益点有两个:一是直接的销售利润,不过书店盲盒往往售价不高,在几十元到100多元之间,利润空间并不大;二是增加顾客的购物乐趣,提供一种“惊喜感”,也可归为用户体验的范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