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亟解“老”问题和“小”问题
(两会访谈)全国政协委员: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亟解“老”问题和“小”问题
中新社南宁5月20日电 (记者 杨强 黄令妍)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钱学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称,当前中国全面决胜脱贫攻坚已进入收官阶段,最要紧的是防止松懈、防止滑坡,最关键的是聚焦突出问题,提升脱贫质量。其中重点是解决好农村地区“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将于5月21日在北京召开,长期聚焦脱贫和改革实践的钱学明在会前受访并做前述表示。他指出,后脱贫攻坚时代,中国社会需要关注并积极解决前述“老”问题和“小”问题,才能保障高质量脱贫成果。
钱学明指出,从实践效果来看,中国农村地区贫困家庭只要家里有人能够外出务工,脱贫基本没有问题。但随之也带来了困扰社会的“留守老人”的赡养问题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他表示,中国实施大规模脱贫攻坚行动,许多农村家庭易地搬迁,洗脚进城。难以走出大山并融入城镇的老年人群体,成为子女后代的牵挂和忧虑所在。当前解决好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养老问题比城市养老问题显得更为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够优质师资,各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质量虽有提高但普遍办不好,“留守儿童”的成人成才亦成为大问题,控辍保学依然需要加大力度,“穷根”还没有完全斩断。加上缺乏有效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贫困家庭外出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
钱学明认为,中国官方在脱贫攻坚收官阶段及今后乡村振兴时期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好农村养老和教育这“一老一小”两大难题。
他建议通过医养融合,解决农村贫困家庭“养老之忧”。在各地实现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基础上,加快推进农村医养融合步伐,由乡镇卫生院院长兼任养老院院长,缓解“医院不能养、养老院不能医”的现实难题。同时通过推进乡村集中居住、分户生活,实现家庭自理、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与社会救助相结合,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老年群体对生活照料、医疗服务和亲情关怀等不同层次养老需求。
针对贫困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的“成人”和“成才”问题,钱学明建议把目前各地农村建设的“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改为在中小城市开办“外出务工子女寄宿制学校”,让贫困家庭孩子能跟随父母在务工地就近入学,让他们享受到家庭关怀和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彻底消灭农村“留守儿童”现象,进而完全斩断代际传递的“穷根”。
自2012年起,由钱学明兼任主委的中国民主建国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在南宁市隆安县东信村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探索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和农村养老路径,使东信村深度贫困面貌得到根本性扭转。从2019年开始,民建广西区委会争取南京爱德基金会支持,在东信村开办“爸妈食堂”,为全村100多位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帮助外出务工家庭解决父母养老问题。(完)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