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变化、说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中的暖心事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5-25 12:15:03
浏览

  (两会综述)讲变化、说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中的暖心事

  中新网北京5月24日电 题:谈变化、说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中的暖心事

  中新网记者 钟旖

  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重庆代表团的采访中,记者倾听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谈变化、说成果,讲述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暖心故事。

讲变化、说成果 全国人大代表谈脱贫攻坚中的暖心事

 

  “我要与大家分享几个脱贫故事。”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垫江县委书记蒲彬彬如是开场。在他的讲述中,既有驻村工作队的故事、脱贫户为抗“疫”捐蔬菜的故事,也有脱贫户申请入党、脱贫户带领贫困户战贫的故事。展现了贫困户与驻村“第一书记”等扶贫干部间从不理解到相互信任、齐心协力脱贫的心路历程。

  蒲彬彬说,脱贫攻坚路上,这样的故事在基层还有很多。截至目前,垫江县除2019年新识别的贫困群众1户3人外,其余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9804户31588人全部实现脱贫。今年该县将持续抓好各项衔接工作,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确保人民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致富。

  到北京开会前,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特意走访了几个边远山村,了解巫山脆李的生长及销售情况。

  巫山脆李是当地脱贫攻坚的主打产品,全县种植面积达25万亩,亩产1.6万元,是田间地头的“摇钱树”。李春奎以“前所未有”一词形容巫山的农村变化。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巫山累计实现24384户89003人稳定脱贫。脆李、柑橘、核桃等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农增收效果明显,令巫峡大地成了“花果山”。

  “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不仅要体现在当前能脱贫,更要注重长远能致富。目前,我们正促进深化脱贫攻坚与推进乡村振兴有机衔接,推动稳定脱贫、逐步致富。”李春奎说。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涪陵区委书记周少政认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越要敢打必胜,务求精准精细。”周少政介绍,涪陵在落实好普惠性扶贫政策的基础上,个性化帮扶到每一户贫困户,坚持滚动排查、坚持全面核对、坚持“四个不摘”,把贫困户的后顾之忧解决到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区第一时间开展消费扶贫,帮助贫困户促销畜禽5.6万斤、增收100余万元。

  为防止返贫和新增贫困,涪陵区还积极发展榨菜、中药材扶贫主导产业,累计带动1.3万余户贫困群众脱贫;通过开展四季乡村旅游,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增收脱贫,以发展避暑休闲观光旅游的大木乡为例,农民人均年收入从不足2000元增长至1.5万元。

  深耕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石柱县三红辣椒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建兰从交通、贫困户生活、产业机制、村民精神面貌等方面讲述了乡村巨变。

  石柱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地貌,此前,老百姓生产生活物资的运输主要靠肩挑背磨,“山清水秀石卡卡,顿顿离不开包谷粑”等歌谣是当地贫困的写照。现在,村村都有水泥路,进出物资有汽车运输,解决了老百姓的出行难题。

  谭建兰认为,要确保群众稳定致富增收,需要长效的产业机制。令人欣喜的是,这一机制正在形成。谭建兰告诉记者,石柱的黄连、辣椒、莼菜已成为带动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以石柱县上进村贫困户谭正兵的脱贫故事为例,在合作社的帮助下,谭正兵种植了5亩辣椒,还得到了相关的技术服务,辣椒收成为他家直接带去1.5万元的年收入。政府还帮他修缮房屋,一家人日子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