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其中央部分会合“晒账本” 大幅压减三公经费支出(2)
“国家在财政经费的公开上越来越精细化,尤其三公经费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所以各部门对三公经费的把控也越来越严格,相关的额度也越来越审慎。”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王敬波说,今年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压减公共经费、行政经费。
对此,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对三公经费非常重视,三公经费的支出年年下降,今年的下降幅度更大。一方面,今年受疫情影响,政府部门加大三公经费压减力度,力求把压减的三公经费大量运用在民生领域;另一方面,压减三公经费是2013年以来政府一直在进行的重要工作和方针,所以才会有下降的趋势。
构建强大监督网络
精准确定开支规模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102个中央部门在三公经费预算中,大部分都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过“紧日子”的有关要求,压减了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
据媒体统计,2020年102个中央部门三公经费预算约为48亿元,其中公务用车经费预算就占41亿元。2019年,公务用车经费预算为50多亿元,也就是说,仅在公务用车经费预算部分,今年就可节省近10亿元。
大部分中央部门都压减了公务用车经费预算,此外有21个部门保持去年水平,仅有4个增加了公务用车的预算。从压减幅度来看,多个部门压减幅度达到50%,有的甚至达到或接近100%。
大幅度压减的还有因公出国(境)费预算,这项费用是三公经费中的一项,大体上反映的是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
2020年102个中央部门的因公出国(境)费预算累计达到4.3亿余元。相比2019年的11.7亿余元,2020年减少了7.4亿余元,降幅达63.4%。在具体的降低额度上,降幅在1000万元以上的共25个中央部门。
《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三公经费一直在压减。
“三公经费的压减与近年来监察制度的发展,以及八项规定、从严治党治纪等规定规则的落实有一定关系。所以在审计、各种监察制度、巡视制度当中,三公经费也成为一个重点。”王敬波分析,因此,通过监督制度促进各部门进一步挤干三公经费中的各种水分,让这笔费用越来越真实地反映行政上面的一些需要。
在受访专家看来,这些数据的下降不仅是响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号召,也是近年来我国在“四风”建设中取得成绩的表现。
“近年来,政府不仅出台了一些相关的管理制度,并且每年都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三公经费进行调整。其次,还在于我们认真执行中央的政策和制度,对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纠偏,保证制度的执行。”庄德水说,同时监督力度比以前更大。以前三公经费的监督主要是由审计部门来进行监督和审查,现在还通过公开的方式接受社会、人大代表的监督和检查,形成了一个强大的监督网络。
“这是一个好的发展趋势。从未来的发展情况来看,三公经费要朝着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方向发展,能够让三公经费更好地与政府的定位、职能相契合,从而确定三公经费的开支和规模,设置合理的开支结构。”庄德水说。
越少越好实为误解
关键在于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