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其中央部分会合“晒账本” 大幅压减三公经费支出(3)
根据各部门公布的数据,以财政部本部门为例,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数为2446.61万元;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开预算显示,2020年三公经费预算为1476.97万元;教育部2020年三公经费为871.94万元。
有公众提出质疑,中央部门之间的三公经费预算为何差距如此大,有的部门预算为两千万元,有的部门预算只需百万元。
王敬波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各部门三公经费的差距比较大,主要源于各部门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关键问题在于三公经费是否被切实、科学、有效利用,是否能够真正地促进公务管理。。
竹立家则希望公众避开一个误导性概念——“三公经费越少越好”。
“三公经费预算差距主要由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决定,有些部门三公经费较少或因其二级部门、三级部门较少。人员要求、装备要求等也会影响三公经费预算的多少。”竹立家说。
竹立家认为,对于公共部门来说,基本的、充足的三公经费才能保证正常运转。三公经费过少,可能会影响工作进度、办公效率。未来,有些部门的三公经费会继续压减,有些部门的三公经费反而会增加,“随着现代化进程、公共服务需求的增加,一些部门可能会增加一些人员、培训等。关键在于合理使用,并非越少越好”。
“未来,我们可能重点要关注三公经费使用的合理性。不管是三公经费也好,还是其他的行政经费也好,核心是为了服务于公务管理、行政管理,所以这笔资金的利用要提高绩效,让纳税人的钱花得值,花在刀刃上。”王敬波说,科学预算非常关键,另外工作和预算之间要高度匹配,避免频繁更改预算。
不过,对于合理使用问题,竹立家提出了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一些地方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依然比较严重,导致不必要的会议、文件传达、培训等过多过乱地出现。
庄德水补充说,会议费缺乏过程性监督的问题也依然存在。
“长期以来,公众认为数据公布不够细致,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央各政府部门公布详细的数据在技术上会有一定的难度,因为预算只是控制消费的上限,并没有控制内在的结构。公众应该把目光着眼于决算,监督效果会更好。”庄德水说,“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三公经费,如外交部、公安部等部门的一些敏感数据是不能向社会公开的,只能提供笼统性的数据。所以,政府部门应该在自身能力允许和保证国家安全的情况下,能公开多少,就尽量公开多少,即以公开透明为原则和追求目标。”庄德水说。
推行绩效考核制度
实现预算民主监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破题,雷厉风行抓作风建设。八项规定出台后不久,中办、国办就印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通知》,要求各级党政机关五年内一律不得以任何形式和理由新建楼堂馆所。
重磅举措接续出台,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到《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从《关于严禁党政机关到风景名胜区开会的通知》到《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制度的约束力不断显现,给作风建设上了“铁夹板”,紧了“螺丝扣”。
王敬波认为,总的来看,三公经费的管理越来越精细化、规范化,这实际上是一个很重要的成绩。
“之所以从这个方向发展,很大程度上与财政制度的改革、信息公开制度的推动有很大关系,也与各种监督制度的健全有关。”王敬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