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诺奖后首部作品《晚熟的人》出书 12个故事中有“我”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7-31 17:59:04
浏览

  中新网北京7月31日电(记者 应妮)莫言新作《晚熟的人》31日由人民文学出书社谨慎推出,这是他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

  2012年,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2020年,距莫言获诺奖已经已往整整八年,距他出书上一部小说《蛙》已已往整整十年。有人说莫言将陷入“诺奖魔咒”——得了诺奖就很难再举办一连创作,但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前主席埃斯普马克却说:“我相信莫言得奖后依然会写出伟大的作品,他真的有一种气力,没有人会阻止他。”

  十年蕴积,人事全新。《晚熟的人》中,莫言根植乡土,凝听四面风雨,塑造典范,挪借八方音容,用12个故事报告获诺奖后的里里外外。这12个故事有喜有悲,有怪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汗青深处步入现实百态。

  谁人“讲故事的人”返来了

 

  在这本蕴积了近十年的新作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法,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气势气魄,又明明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沉着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他的目光转向了那些最平凡最不起眼的小人物。他们过于真实,似乎就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物。正是这样一群人,构成了时代演进中的“常”与“变”。莫言写下他们的故事,恰似不经意地在一张白纸上刻下一个又一个坐标。看完这12个故事,所有的坐标都被一条无形的线连络起来,读者才名顿开,莫言报告的不是某一小我私家的故事,而是时代的潮起潮落。

  差异于以往所有的作品,莫言第一次引入了当下社会的“新人”。在《红唇绿嘴》中,莫言塑造了一个在我们日常糊口中并不生疏的人物——网络“大咖”高参。高参深谙互联网运作纪律,最擅长胡编乱造、添油加醋,靠贩卖谣言发财致富。她手下有上百个铁杆水军,让咬谁就咬谁,让捧谁就捧谁,将网络玩弄于股掌之中。高参有一句名言:“在糊口中,一万小我私家也成不了大气候,但网络上,一百小我私家便可以掀起滔天巨浪。”

  这依旧是以高密东北乡为配景的故事,只是跟着时间的推移,谁人用童年履历和想象力织造的高密东北乡早已一去不复返。对付家园的变革,莫言很坦然:“将逝去的留不住,要到来的也拦不住。”时代变了,故事照讲,《晚熟的人》又带回了我们熟悉的谁人“说书人”莫言。

  真假莫言中“我”是谁

  莫言讲故事历来爱用第一人称“我”,《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差异的是,这12个故事中的“我”多半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数和身份,莫言真正将本身写进了故事里,绝不避忌地向读者敞开了得到诺奖后的糊口。

  读者跟着小说里的这位“莫言”,获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发明老家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溘然涌现,“尚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屋子,竟然也冠冕堂皇地挂上了牌子,成了景点”。天天都有人来旅行,来自不着边际的旅客,甚至尚有不远万里前来的外国人。

  莫言获奖后的经验真的像小说中写的那样,火了、忙了,不只本身火、本身忙,还带着故乡高密东北乡也随着忙了起来。读者有充实的来由相信,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于是莫言讲的故事中的人和事,看上去也有点像是真人真事。亦真亦假,冲破现实与虚构的界线,这正是莫言想要的艺术结果。

  对付这一自出机杼的布置,莫言表明说:“小说中的莫言,实际上是我的两全,就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他执行着我的指令,但他并不能本身做出什么抉择,我在调查着、记录着这个莫言与人物来往的进程。”小说中的“莫言”更像一个故事的寻访者和记录者,偶尔途经人生百态,对争执不予置喙,对善恶不妄定论,始终沉着,始终淡然。作者的代价观始终深藏在文字背后,这些故事也因为“莫言”的参与更接地气,越发出色。

  “获奖八年来,我一直在创作”

  相较于已往的创作,《晚熟的人》少了许多血气方刚剑拔弩张,越发沉静平实,诙谐败坏,这与莫言自身的写作状态不无干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