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40多年,拿过诺奖,莫言为何叹息“举步维艰”?

光山新闻网 林晓舟 2020-08-01 21:47:12
浏览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8月1日电(记者 宋宇晟)“这是30年前的一件衬衣。此外衣服都穿不了了,这一件其时肥得不能穿的,此刻穿出来却显瘦了。”

  2020年7月的最后一天,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新书《晚熟的人》正式面世。在当晚的线上分享会上,莫言这样向主持人说起本身的衣着。

《晚熟的人》书封 人民文学出书社供图

《晚熟的人》书封 人民文学出书社供图

  莫言写“莫言”

  对比于这件有点“汗青感”的衬衣,莫言说,“这部书应该比30年还要漫长”,因为书里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有他小学同学的影子。

  “这一下子回到差不多60年前。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故事一直延续到此刻。这小说里的人物跟我一样,跟着社会的成长,逐步地变革、在生长、在晚熟。”

  同样,莫言本身也化身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莫言讲故事历来爱用第一人称“我”,《晚熟的人》延续了这一习惯。只是新书的“我”多半借用了作家本人当下的年数和身份。

  莫言说,本身既是《晚熟的人》的写作者,也“作为作品中的人物,深度地参与到这部书里去”。

  但书中的“我”,就是莫言本人吗?

  “这起码是我的一个部门。”莫言说,本身敢把真实的名字放到小说里去,就做好了接管一切的筹备,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解读都是可以的。

  “我跟小说里的莫言是在相互对视,我在看他,他在看我。有时候我在糊口傍边也许不会这样做,但小说里他这样做了;他在小说里不想做的事,我在糊口傍边也许做了许多。”

  在莫言看来,这两个“莫言”既像面临镜子的干系,像是一个实体对着一个影子的干系,更像一小我私家看到了本身的两全一样,像孙猴子拔下的一根毫毛。

资料图:莫言。韦亮 摄

资料图:莫言。韦亮 摄

  旧瓶里有什么新酒?

  作为莫言获诺奖后的首部新书,《晚熟的人》中搜集12个故事。而这些故事都和他的老家有关。

  按莫言的说法,这些故事都属于“常识分子回籍角度的小说”。

  他本身也说,这样一个返乡视角的小说有过许多许多,并且个中不乏成为经典的作品。“我作为高密东北乡出发展大,然后分开了这个处所的人,若干年后又返来了。这样的作品我在80年月初期开始写作的时候,就开始在利用这个视角。到了此刻,写了40多年了,依然在利用这个视角。”

  显然,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旧瓶”,但同时瓶子里又有“新酒”。

  首先是作者本人有了变革。“我的年数变大了,我的视野大概变辽阔了,我的思想素质是否变深刻了很难说,可是变巨大了是必定的。因为2012年的诺奖,使我原本的作家身份又添加了一层越发巨大的色彩。”

  莫言说,在这个时候,在当今这样一个社会,这样一种身份的人回到家园,他所碰着的人、碰着的事,就要富厚多了。

  “衣锦回籍”,自然也见证了百态人情。

  因此,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这样的情节:小说里的“莫言”,获诺奖后回到高密东北乡,发明老家一夕之间成了旅游胜地,《红高粱》影视城拔地而起,山寨版“土匪窝”和“县衙门”溘然涌现,“尚有我家那五间摇摇欲倒的破屋子,竟然也冠冕堂皇地挂上了牌子,成了景点”。

  这虽然有作家浮夸的身分,但我们也可以从以往的新闻中“找到或许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