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块木头里,看到大千世界!福州软木画有多奇妙(2)
18道工序打磨出葫芦上的大漆祥云纹,划船的渔翁用的是寿山石雕,软木画擅长的题材松鹤仙人成为主角,这组壶中乾坤系列暗示天上人间的意境。已往从未有过这样的造像和材质混搭,这组作品激发了业界的存眷。
软木画作品。中新社记者吕明 摄
软木画作品。中新社记者吕明 摄
她用来自云南的扎染做出“远山含黛”,软木做出“寒舍”。一举在茶席配景部署艳惊四座。由于这些混搭的材质都“取道自然”,也分外调和。
争执:老师傅猜疑这是“偷工减料”
如今,福州能做软木画的仅有20多人,并且年龄多在六七十岁。在胡丽娟的素上空间,几名从当年国营软木画厂退休的老师傅,最年青的61岁,最年长的73岁。他们都有四五十年的从业经验。
位于福州市仓山区的南台立业创意空间素上空间事情室。中新社记者吕明 摄
南台立业创意空间素上空间事情室。中新社记者吕明 摄
来自老师傅们从事了泰半辈子软木画创作,早已形成牢靠思维,注重传统建造技法。一开始,他们甚至质疑胡丽娟在偷工减料。
构图上的变革,也让老师傅们备受攻击。这幅松鹤图,松树从半空伸枝露叶,老师傅们曾积极阻挡:“从没见过松树没有根。”然而市场回声分外热烈,消费者只注重“意境”。
软木画作品古榕。受访者供图
胡丽娟极力说服老师傅,这是“减量不减工”,一幅好作品不只需要好的建造工艺基本,更需要好的表示张力、良好的装裱工艺、与产物定位相配套的包装,方能泛起出彩结果。
一句话,“保存画面简约意境,优化武艺,意境很吸引人,细节美不胜收。”
待一幅幅新作品完成后,老师傅们注视了很久不措辞。颠末一年多的磨合,老艺人们逐渐改变旧有见识,实验接管新概念与挑战。
守艺:“哪天手抖了,就不动刀了。”
每一位软木画师傅,都有一套廉价的驾轻就熟的东西,往往一用就是二三十年。
福州素上创艺软木画参观工场正在建造中的长幅软木画。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他们用刀挫开软木、凿出薄片、圆点、发丝一样的细的长条,切掉带孔的废物,用镊子将圆点点上修建的屋檐,权当瓦当。
软木画老师傅的东西伴随他们几十年。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软木画老师傅的东西伴随他们几十年。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因为软木实在太软,刀具需要弹性。师傅们的刀具,都是取进口货大钟的发条本身纯手工打磨,多的有几十把,差异的刀具用途纷歧样。连用的刻垫,也是用蜡烛凝塑的座台。
蜡烛凝塑的座台成为刻垫。陈思畅 摄
陈思畅 摄
出生于软木画世家的林世冰,是个“改良派”,善于推陈出新,对软木画的画面构图和建造武艺有独到的看法,是软木画画风厘革的主力。
青年书画家何光亮与软木画大家林世冰(左)一起探讨软木画创作工艺。受访者供图
何光亮针对定制软木画创作的画面举办构图指导。受访者供图
他的刀具因为用久而磨损,新和旧的比拟竟有一倍巨细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