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卫星50年记:捕获天气脉动 解码风云幻化(图)
风云卫星50年记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静原
风云二号H星首幅彩色合成图。 (资料图片)
风云三号A星首幅彩色合成图。 (资料图片)
“站得高、看得远”,众多宇宙中的气象卫星宛如地球故里守望者,全天24小时不中断监测天气和情况变革;从1970年开启气象卫星研制任务,到如今乐成发射17颗风云系列气象卫星。超过50年长河,我国气象卫星事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超过。
风云系列气象卫星从1970年开启气象卫星研制任务至今,已乐成发射17颗,7颗在轨运行,为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作出庞大孝敬。为什么要发这么多颗卫星?这小我私仆人兴旺的“家属”为何孝敬卓著?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度卫星气象中心主任、风云气象卫星工程总设计师杨军,风云四号卫星系统总设计师董瑶海与风云气象卫星工程副总设计师唐世浩,一起来听他们眼中的风云卫星。
“争气星”:敢空想敢创新
风云卫星是一颗什么样的星?在杨军看来,主要有三重界说:它是一颗知冷知热的“黎民星”。当人们收看天气预报时,就有风云卫星的一份功勋。它是一颗自主创新的“争气星”。50年来,中国气象卫星实力与西欧发家国度三足鼎立,部门技能实现逾越,风云卫星就是个中代表。它照旧一颗处事全球的“中国星”。自气象卫星降生起,就负担起防灾减灾救灾的使命。
1969年,一场稀有的雨雪冰冻灾害囊括半其中国。其时,全球仅有两个国度拥有气象卫星,我国气象卫星研发迫在眉睫。“要搞我们本身的气象卫星!”1970年2月,研制气象卫星的任务下达,核准中央气象局创立“气象卫星地面站总站”(国度卫星气象中心)。7年后,我国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被定名为“风云一号”,正式开启了风云纪元。
50年曲折摸索路,风云卫星的生长并非一帆风顺。董瑶海坦言,他们也“交过学费”。风云一号A星在太空仅事情了39天,便因卫星姿态失控而“早亡”。
颠末三代人尽力,风云卫星“身体素质”大大晋升。风云一号C星寿命到达7年;风云二号F星设计寿命达4年,至今已在轨运行8年。回望已往,杨军暗示:“50年来,卫星研制每个进程我们都消灭下,每种问题我们都曾碰着,一旦迈过了这些坎,就意味着我们把握了焦点要害技能。”
寿命耽误之外,卫星视察本领也有了长足进步。中国气象局依靠自主创新把握了全部焦点技能,譬如风云四号卫星作为第二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搭载了我国自主研制的过问干与式大气垂直探测仪,最高可实现15分钟一次高频垂直探测,大幅扩大了探测范畴,极大缩短了大气温湿度三维数据获取时间。“这是我们独步天下的技能,有了它可以给大气做‘CT’,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办理更高精度探测问题,让天气预报更精准。”董瑶海说。
“黎民星”:僵持处事为民
本年6月以来,南边一连性强降水导致部门流域汛情严重。个中,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50%,为1961年以泉源史同期最多。此时,风云卫星紧盯要害湖面子积消长环境,并通过多年卫星监测资料比拟阐明,为决定部分抢险救灾提供了科学靠得住依据。
“从直观来说,气象卫星监测首先是支持天气预报,把汛期降水进程预报精准。不只如此,它还要监测评估降水后大概激发的各类气象灾害,操作长时间序列卫星遥感监测资料综合评判,助力当局部分决定。”杨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