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华侨清明祭扫: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
中新网4月4日电 又是一年清明时。无论身处何方,对先人的感怀、对故土的思念之情,一直深深流淌在华人的血液里,永葆不变。海内外许多华人华侨,都踏上了祭扫之路。践行传统习俗,是一种对逝者的情感寄托与释放,也是一种生者对过去,对未来的感怀与展望。在这些习俗背后,历史曾写下了哪些动人的故事?
“南侨机工”张修隆珍藏的勋章。(图片来源:中新网记者 张茜翼 摄)
“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
——捐躯赴国难 侨工赤子情
每年清明节当天,中缅边境的特色小镇,都会迎来数十位南洋华侨机工的后人,他们和当地民众一起,在南洋华侨机工归国抗日纪念碑前,缅怀前辈为中国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
今年恰逢南侨机工回国抗战80周年。1939年,在陈嘉庚先生号召下,先后有逾3000位南侨机工返回中国效力,在滇缅公路上抢运抗日战争军需,保障了“抗战生命线”的畅通,他们中不少人亦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2017年7月7日,南侨机工后人在机工名单碑前抚摸父亲的名字。 中新社发 杨景雯 摄
“海外归来志未酬,风尘仆仆群山头。轮盘日夜无停息,不复山河誓不休!”这是南侨机工倪鸿声曾写下的诗句。
回国参与抗日救亡的南侨机工损失惨重,近半数人失踪或殒命。滇缅公路至今还留存着“二十四道拐”石标等抗战历史印记,在昆明、畹町等地,都设有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铭刻的碑文分别是“赤子功勋”和“华之魂、侨之光”。这些文字是对南侨机工的最好写照。
为了纪念南侨机工的光辉事迹,2017年,南洋侨工的后人曾徒步滇缅公路中国境内段最后一公里,这一公里穿越了数十年。
“这条路上留下了先辈们的英魂与泪水。”南侨机工后代何方说,“我父亲叫黄杰满,是1939年8月14日第九批从新加坡登船回国抗战。”
当时,何方一边走,一边缅怀着父亲。“这条路的尽头就是南侨机工纪念碑、纪念馆。”何方说,父亲的名字、事迹都被刻在了石碑上,这是她第一次以这样的方式触摸父亲。
4月3日,由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主办的南侨机工公祭仪式在马来西亚“雪兰莪华侨机工回国抗战纪念碑”前隆重举行。
正如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白天在公祭仪式上所说,“南侨机工丰功伟绩、家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为中国人民与马来西亚人民共同铭记,今天在这里纪念南侨机工,缅怀过去、铭记历史,正是为了珍惜和平,开辟美好未来。”
201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00周年之际,法国政府和旅法华社在巴黎13区博迪古公园举行高规格仪式,纪念一战期间赴欧参战的中国劳工。
“今朝祭拜了心愿,历尽沧桑友谊珍”
——他乡洒热血 华工不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