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服不行!在起中文名字上,这些老外不输华人

光山新闻网 刘斌 2019-04-10 10:10:22
浏览

  中国侨网4月10日电 题:老外起中文名,服!

  李多福、郭娴、马文龙、卢佩思、杜秀雅……在海外,当你听到这一连串的中文名字时,你会有何感想?

  对海外生活的华侨华人来说,面对这些人名或多或少会产生“同根同源”的亲近感。然而,这些名字都不属于中国人,而是外籍人士起中文名的成果。

  据报道,在美国旧金山,市议会、教育委员会和市立大学校董会这三个机构的官员都是有民选产生。 参选上述机构的人,为了在竞选中打响知名度,争取华裔选民的支持,有许多都会为自己起中文名字。

旧金山选票均是中英双语。(来源: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旧金山选票均是中英双语。(来源:美国《世界日报》李晗 摄)

  在2018年的旧金山的教育委员选举中,最终当选的“高励思”、“莫力加”和“卢佩思”三人,以及选民选票上出现的“陈嘉澄”、“李智灵”、“马文龙”、“石美亚”和“崔伟纳”等五位参选人都不是华人,但是名字看上去像极了华人。

  时代在变化!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放弃了从英文直接音译来的名字,开始给自己起了一个像模像样的中文名字。

  起中文名成为一种新风尚

  2003年,兼有印度与牙买加血统的哈里斯(Kamala Harris)参选旧金山地检官。她的华人律师好友请父亲为Kamala Harris起了一个中文名字——贺锦丽。

  名字起好之后,立刻邀请了中文媒体进行报道。从此以后,中文媒体上对于哈里斯的报道都统一使用“贺锦丽”这个名字。这也就成了非华裔的政治人物的“官方中文名字”范例。此后,起中文名字在旧金山政界蔚然成风。

  海外名人起中文名原本是西方汉学家们的“专利”。被称为“头号中国通”的费正清就是其中一位。

  1932年初,20多岁的约翰•金•费尔班克带着好奇的目光来到中国,想用自己的眼睛为美国人还原一个真实而美丽的东方古国。他融入中国社会的第一步,便是请好友梁思成取了“费正清”这个名字。最终,世界也因为“费正清”这个中文名记住了他。

图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姜长庚 摄

图为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姜长庚 摄

  政治人物取中文名字,并不少见。像澳大利亚前总理Kevin Rudd为自己取名陆克文;美国前驻华大使Jon Huntsman取名为洪博培以及前美国国务院副发言人Allen Romburg的中国名字叫“容安澜”等等。

  有媒体分析,这些政客们之所以绞尽脑汁为自己取意义非凡的中文名,大概就是希望能在与中国人打交道时,拉近距离;表示自己对中国人民的友好,对中国文化的尊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地位越发重要。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袖包括跨国公司的全球总裁,也开始取中文名面对中国媒体和公众。

创可贴8创始人 江森海 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创可贴8创始人 江森海 来源:中新视频截图

  郝睿强是德国西门子公司中国区总裁Richard Hausmann;高平是前加拿大旅游局驻京代表处的首席代表Derek Galpin;江森海是南锣鼓巷创意店 “创可贴8”的英国主人Dominic Johnson-Hill。 分析称,CEO“入乡随俗”小小中文名字里蕴含着丰富的“本土化”想象空间。

  除了政商界人士乐于起中文名,在国外文体明星中,起中文名已经成了一件流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