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49】葫芦雕刻难吗?上海“葫芦爷爷”告诉你
【生于1949】在葫芦上雕刻难吗?上海“葫芦爷爷”告诉你
“葫芦娃,葫芦娃,
一根藤上七朵花……”
还记得动画里的葫芦爷爷吗?花白头发、花白胡子,一脸慈祥还养了七个葫芦娃。
是不是长这样↓↓↓
视频截图
在上海,也有一位“葫芦爷爷”——黄阿金。他不仅和动画里的“葫芦爷爷”很像,花白的头发,长长的白胡子,笑眯眯的双眼,还雕的一手好葫芦!
戳图↓↓↓是不是很像?
葫芦爷爷微信头像
这样的形象,可是黄阿金自己设计的:“你们看,动画片里的葫芦爷爷就是白胡子,这胡子也是我的重要道具呢!”
上海人黄阿金生于1949年,与新中国同龄的他,今年已经70岁了。退休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了葫芦雕刻,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也被人们亲切的称为:葫芦爷爷。
黄阿金的父亲与爷爷以前是从事木工雕刻的,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加之2岁开始画画,有着比较好的雕刻与绘画基础。1968年黄阿金上山下乡去了上海崇明的农场,5年后回到上海工作。
黄阿金 雕葫芦 中新社 李秋莹摄
“1998年我在路上花了3块8毛钱买了三个小葫芦,回去自己雕着玩送人很有成就感,后来雕得不错需求也越来越大,自己就想着专门从事葫芦雕刻。”黄阿金说。从此,他凭借自己的好手艺开拓着葫芦雕刻作品的市场。
如今,“葫芦爷爷”开了自己的“葫芦工坊”,抽空就会去城隍庙附近摆摊,售卖的葫芦工艺品深受市民游客喜爱。
黄阿金雕刻的葫芦 中新社 王子涛摄
信息时代的葫芦雕刻
以前信息不发达,只有盛产葫芦的地方有出名的葫芦雕刻,雕刻内容大都与当地文化有关。信息技术发展后,优质的雕刻葫芦与成熟的葫芦处理技法、雕刻技艺开始为人所熟知,衍生出了丰富的葫芦雕刻文化,海派葫芦雕刻文化便是其中一支。
黄阿金说,新中国70年来的不断发展,让他自认为赶上了好时代。“现在信息科技发展非常快,90年代初电脑刚出来时,自己就一直在思考什么电脑能做,什么电脑做不了。”
葫芦爷爷的工具 中新社 李秋莹摄
“比如葫芦雕刻,你说电脑能做吗,能做。但民间的创意,葫芦文化电脑不一定学得来。”黄阿金说。
黄阿金家住一楼,他把当初买的三个小葫芦中的葫芦籽种在了自家院子里,没想到竟然长出了葫芦。但由于气候、土质等原因,长出的葫芦质量不是很好,不适合雕刻用。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黄阿金能在网上搜到各种与葫芦相关的信息。经过研究,他甚至找到了山东聊城一家种植专业户那里去批发葫芦。
院子里晾晒的葫芦 中新社 李秋莹摄
“葫芦爷爷”黄阿金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持证的“街头艺人”。根据自己提交的时间安排表,上海“街头艺人”的管理组织会给艺人们安排时间在街头展示自己的“绝活”。
“葫芦爷爷”每周大概会有2天时间在上海静安公园门口的空地上进行展示。
黄阿金雕刻的葫芦 中新社 王子涛摄
能够持证在街头“摆摊”,不会有管理人员来阻止,这在以前是“葫芦爷爷”不敢想的事。
“以前我在上海城隍庙附近摆摊做葫芦雕刻,会有城管来管。现在在静安公园门口,客流量很大,而且是持证的也放心。”
黄阿金认为,持证“街头艺人”为他们这些民间手艺人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在葫芦上雕刻难吗?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说:“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葫芦也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