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德华:想当英雄却成“丑角” 猪八戒不完美却接地气(3)

光山新闻网 王林 2019-04-12 05:41:30
浏览

  在六年的拍摄中,马德华每个夏天都特别难熬,戴上“肚子”的他如同在身上裹了几层厚棉被,身上的汗都无处蒸发,他的“肚子”还因此一度发霉;更难受的是脸上的汗珠,由于胶水把面具牢牢锁在了脸上,额头上的汗珠只能顺着流到他眼睛里,鼻子上的汗则流到他嘴里,“当时嘴里都是汗水混着乳胶的那种又苦又涩的味道。”

  到了中午的饭点,由于戏没拍完不能拆面具,吃不了饭的马德华只能与“猴哥”一起挨饿,盼着剧组其他人赶紧吃完饭继续开拍。“所以在我们剧组里大家吃饭都跟打仗似的,很快就解决一餐。”

  央视86版《西游记》最终成为几代人心目中的经典。作为“二师兄”的马德华吃的苦更多——吊钢丝“飞行”的时候掉落摔伤、在江中捞经书的时候差点被水流冲走、拍打戏的时候后脑勺被锤子砸伤、被“小白龙”误踢到骨裂……再加上剧组长年奔波在全国各地拍摄,路上遇到的种种突发情况,马德华可谓真的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磨炼。

  如今马德华对于这段岁月却满是感激,当时整个剧组到后面都有这种认识,常提到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

  他回忆说,剧组有一个“习惯”:不管每天的工作量多大,拍了多长时间,收工回到驻地后,所有人都顾不得卸妆,全部集合到某一个房间里看当天的回放。“那种感觉是最幸福的。”

  “猪八戒不完美却接地气”

  马德华说,猪八戒这个角色是他的“福星”。

  刚接到这个“又丑、又懒、又好色”的角色时,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讨厌的。

  但恩师的教诲让他懂得,演员的天职就是要“演什么像什么”,不管喜不喜欢,一旦角色交到手上,就要去深入了解。

  猪八戒原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因为贪杯犯错被打入凡尘误投了猪胎,才有了这么一个“猪头人身”的形象。马德华既要兼顾这个角色身上具备的“神”“人”“猪”等特征,还要把猪八戒身上的缺点都展现出来;而导演组的要求是要让这个角色可爱,所以马德华还不能把猪八戒的“色”诠释成低俗,反而是要把角色的格调给升上去,这才有了剧中风流倜傥的天蓬元帅,以及“有色心没色胆”的猪八戒。

  “如果说唐僧代表的是精神,孙悟空代表的是力量,那猪八戒代表的就是欲望,而我就是要去把他那些不好的欲望给遏制住。”马德华说。

  马德华认为,猪八戒的身上其实有着每个普通人的影子,正是因为大家在他的身上看到了种种的不完美,看到了他的好吃懒做、拖延症、好逸恶劳、在情感和事业上的纠结,才让更多的人喜欢上了这个角色。

  “猪八戒这个角色其实不笨,表面上看呆头呆脑,但实际上很有自知之明;他对师傅忠心耿耿,嘴上很多次喊着要分家,但一次都没真正分开过;表面上看不起孙悟空,但他心里知道,只有大师兄才能消灭妖怪;他看上去贪吃,实际上他只是能吃,有啥吃啥,从不挑肥拣瘦。”

  说起猪八戒的美德,马德华如数家珍,在他心里,猪八戒就是一个非常接地气而又充满正能量的形象。

  对话马德华:

  看《西游记》重播总有新体会

  广州日报:您对广州这座城市的印象如何?

  马德华:我16岁那年已经跟随戏剧团来过广州演出,当时就深深爱上了这座城市,前前后后也来过无数次了。我记得那是我头一回坐火车能直接坐到城里头来,以前全中国就没有这样的火车站,那时候一进城就感觉到处都是鲜花怒放,我心里头就特别舒服,还没下火车就打开车窗闻花香了。在广州演出的时候我天天能闻到花香,特别有享受,唯一让我感觉紧张就是这里蚊子多,你就算躲在蚊帐里,只要靠着蚊帐它都能把你叮上。

  广州日报:您从猪八戒身上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