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合作不断强化(2)
为此,国际刑警组织和国际博物馆协会今年4月发布一份声明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世界95%的博物馆被迫关闭,这对文物安全构成了挑战。该组织建议轮流值班,24小时视频监控、优化应急程序、与警方定期沟通等,加大安保力度。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已经成为文物走私、联络、交易的重要手段。而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日趋智能化。世界海关组织秘书长御厨邦雄表示,网上非法交易具有很大的隐蔽性,为执法带来新的挑战。
欧洲刑警组织执行主任凯瑟琳·德波勒指出,文物走私涉及文物来源国、走私中转国、文物走私的目的国,是国际有组织犯罪的一种。文物走私往往是由贩毒和贩卖武器的同一个国际犯罪网络实施的。“文物走私犯罪是一个全球现象。打击文物走私犯罪需要各国密切合作,共同打击有组织犯罪网络。”
“国际合作探索文物回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近年来,打击文物走私的国际合作不断强化。为打击文物走私,国际刑警组织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世界海关组织、联合国毒品和犯罪问题办公室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
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多项决议,呼吁各国采取适当措施,防止被盗的伊拉克和叙利亚文物的交易,并重申制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并强调这些罪行与资助恐怖主义活动之间的联系。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打击文物走私合作。由中国公安部和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中国被盗(丢失)文物信息发布平台已于2017年上线,并同国际刑警组织的数据库连接。2018年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发布外国被盗文物数据库,加强文物追索返还信息共享和合作。
在国际文物执法不断加强的同时,各国也在文物回归方面探索深化国际合作。一些国家在归还流失文物方面做出了积极表态和努力。2018年底,法国宣布向贝宁归还26件文物。法国总统马克龙委托专家研究归还非洲文物事宜。专家撰写的报告称,非洲超过90%的文物收藏在欧洲的博物馆中,法国有至少9万件文物来自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仅巴黎的布朗利码头博物馆就有约7万件来自非洲的文物。专家建议修改法律,“大面积”归还非洲被盗文物。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失踪文物记录严重不足,流失文物追讨力度仍远远不够。目前,西方国家许多博物馆都不愿放弃非法占有的文物。大都会博物馆、盖蒂博物馆、卢浮宫、大英博物馆等博物馆都藏有大量此前以侵略、盗窃、欺诈方式获取的文物,但是这些博物馆拒绝归还。英国是收藏外国文物最多的国家之一。英国律师杰弗里·罗伯逊表示:“英国的博物馆展览的很多都是‘偷来的文化财产’,相关机构理应归还殖民者从殖民地人民手中攫取的宝藏。但由于法律及外交等多重因素,国际合作探索文物回归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本报布鲁塞尔5月1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