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固收: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将呈现双通缩格局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0 00:00:00
浏览

  通胀快速回落,工业品价格跌幅持平。今日公布的物价数据显示CPI同比涨幅快速回落,10月较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至0.5%,低于市场预期。其中猪肉价格下跌带动食品价格环比回落,以及高基数因素是CPI同比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而PPI同比跌幅保持平稳,和上月持平在-2.1%。PPI环比涨幅同样有所收窄,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0.1%。

  我们认为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将呈现双通缩格局,CPI同比最快将在11月落入负增长区间。CPI同比快速下行并指向通缩,而PPI继续处于同比通缩区间,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可能呈现双通缩格局。猪肉价格下行继续带动食品价格回落,同时由于去年的高增长,猪肉价格在计算同比CPI中权重的提升更是放大了这个效应,因而CPI环比将在未来几个月延续弱势。同时,11月CPI依然面临高基数效应。从11月上旬食品价格继续下降来看,11月CPI环比依然将保持负增长态势,叠加基数因素,这意味着11月CPI同比可能回落至0附近甚至落入通缩区间。而PPI方面,由于工业行业产出的扩张,工业品价格并不强劲,同时10月石油价格有所回落,因而PPI环比涨幅收窄。供给能力会继续约束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明年2月低基数因素出现之前,PPI同比跌幅将保持平稳。因而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同比将呈现双通缩格局,这一情况最早会在11月出现。

  同时,虽然全球疫情预期在逐步改善,但目前来看,输入型通胀风险有限。虽然近期新冠疫苗研制进展迅速,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并引发输入型通胀的担忧。但需要看到,一方面,我国上游行业供给能力改善,前几年投资扩张带来产能增加,导致目前供给格局下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传递能力下降,其中钢铁行业今年表现最为典型;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对输入型通胀产生了一定对冲。因此,目前来看,尚未看到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虽然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CPI和PPI双通缩,但需要看到,这更多是因为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未来几个月,CPI将落入负增长区间,物价步入通缩。但需要看到,这更多是因为猪肉价格下跌带动食品价格回落所致,而非食品价格虽然并不强劲,但基本上稳定在0.5%左右的水平。因而即使出现通缩,也是结构性的。而PPI同比负增长更多是由于疫情期间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跌所致,导致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而随着明年上半年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除,PPI将再度回到正增长区间。因而CPI和PPI的双通缩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性,资金需求下降将推动长端利率下行。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下一阶段,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依然将保持中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预调微调,注重灵活,重点是支持实体经济。11-12月政府债券融资明显回落,资金的需求将会减少,而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流动性将转向宽松,超储率有望震荡上行。国债和国开债的利率绝对水平与贷款相比的性价比不低,在流动性转向宽松后,银行配置力量有望加强,从而带动利率下行此外,同业存单利率目前处于顶部区域,随着流动性改善和配置力量加强,同存利率可能下行。一方面是因为结构性存款压降在4季度将会明显缓和,从而导致银行负债压力减缓。另外,同业存单收益率与理财、中票收益率的利差已经处于偏低水平,货基、理财将会加大对同存的配置。

  风险提示: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原油价格超预期上行。

  今日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通胀快速回落,工业品价格延续弱势。10月CPI同比增速较上月大幅下降1.2个百分点至0.5%,通胀呈现快速回落态势,已经迫近零增长附近。环比增速也从7月以来再度落入负增长区间,10月环比下跌0.3%。而工业品价格同样保持弱势,10月同比下跌2.1%,跌幅与上月持平。环比增速同样走弱,较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至0.1%。

  猪肉价格下行带动食品价格环比下跌,叠加高基数因素,CPI同比快速回落。CPI增速回落主要受食品价格下跌所致,核心CPI同比增速已经连续四个月稳定在0.5%,而CPI中食品分项10月同比增速较上月显著回落5.7个百分点至2.2%。食品价格同比增速大幅下跌一方面是因为猪肉等食品价格环比回落,另一方面是因为基数因素抬升。10月CPI中食品分项环比下跌0.3%,其中猪肉环比大幅下跌7.0%,鲜菜环比下跌2.1%,带动食品价格环比大跌1.8%,拉动CPI环比下跌0.4个百分点左右。同时,基数因素继续保持高位,去年10月CPI环比在3.6%。高基数与环比回落共同推动食品同比增速回落,并带动总体物价下行。

  猪肉价格将继续走弱,带动食品价格继续下行。随着供给的改善,猪肉价格从9月中开始回落。22省市猪肉平均价格从9月中54元/公斤左右持续下跌,到11月初已经下降至45元/公斤左右,累计下跌15.8%。猪价大幅下降背后是供给的改善,虽然官方生猪存栏数据停止更新,但从生猪出栏数据来看,供给在3季度明显改善。出栏量当季同比增速较上季度提升19.3个百分点至15.1%。这是19年1季度以来生猪出栏量同比增速首次转正,并达到近几年以来增速最高水平。这意味着生猪供给快速改善,供给回升将继续推动猪肉价格下跌。

  工业品价格并不强劲,总体价格保持平稳。10月PPI环比增速下降至0.1%,这是6月以来环比增速最低水平。环比增速偏弱决定同比跌幅保持平稳。从分项来看,10月油价调整是PPI环比保持较低水平的主要原因,其中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行业PPI环比增速扩大至4.9%。同时,其它行业分项环比增速并不高,虽然终端需求在继续改善,但由于供给在更大幅度的扩张,同时库存水平在提升,因而工业品价格涨幅有限,总体上保持平稳态势。

  猪肉价格下降带动食品价格下行。CPI同比快速回落,直至负增长区间。一方面,猪肉供给改善推动猪肉价格继续下跌,而猪肉价格下跌不仅会通过环比价格下行拖累CPI,而且由于计算同比时猪肉在CPI权重与上年猪肉价格同比增速相关,而去年同期猪肉价格高增长意味着猪肉权重大幅提升,今年10月计算同比增速时猪肉权重高达4.6%,这将显著带动食品价格下行,并拖累CPI回落。目前22省市猪肉价格在45元/公斤左右,如果假定明年末猪肉价格回落至25元/公斤的历史均值水平,期间线性下降,到明年年末22省市猪肉价格将同比下跌42.8%,对应的CPI中猪肉分项同比下跌31.1%,将拉低CPI同比增速0.76个百分点。

  CPI同比很有可能在未来几个月落入负增长区间,这一情况最快可能在11月出现。油价涨幅放缓带动PPI环比涨幅收窄。由于10月食品价格环比在持续回落,11月上旬这一趋势并未改变,因此,11月食品价格环比应该依然是负增长状况。保守情况下假定中下旬食品价格保持不变,那么11月食品价格环比可能在-0.8%左右,叠加去年11月的食品1.8%的高基数,食品价格同比依然将在11月回落2.6个百分点或更多,这将带动CPI同比下滑0.5个百分点或更多。而10月CPI同比为0.5%,这意味着11月CPI同比可能转入负增长区间,即落入通缩。而考虑到猪肉价格持续下滑的影响,CPI同比增速可能在明年4月之前的大部分月份都位于同比负增长区间。

  虽然全球疫情改善可能推动需求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但供给能力提升和人民币汇率升值会缓冲输入型通胀压力,工业品价格难以大幅上升。近期随着疫苗利好消息传出,资本市场乐观情绪上升,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明显上升。而且市场部分观点认为,未来全球需求改善和美元贬值将推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并带来国内工业品价格上涨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但需要看到,本轮我国上游工业行业产出能力明显改善,背后是18-19年经历了一轮投资增长和供给扩张,因而面对今年2季度以来的需求改善,价格上涨并不明显,其中铁矿石价格上涨和螺纹钢价格保持相对稳定则是最明显的例证。另一方面,美元贬值的同时人民币将持续升值,这意味着以人民币基建的大宗商品价格涨幅则相对有限,人民币升值将一定程度缓冲输入型通胀压力。因而,工业品价格大幅上涨空间有限。

  工业品价格跌幅短期难以收窄,同比转正需要到明年2季度,短期通缩态势将延续。供给改善需求边际回升动力减弱环境下,工业品价格环比相对保持平稳。因此,未来几个月PPI同比跌幅将继续保持平稳。而明年2月开始,随着基数效应走低,PPI环比将快速攀升,预计同比将在4月左右转正,在5月左右达到高位,但高点预计在1.3%左右,高度相对有限,因而整体难以呈现出明显的价格上涨压力。

  虽然未来一段时期可能出现CPI和PPI双通缩,但需要看到,这更多是因为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未来几个月,CPI将落入负增长区间,物价步入通缩。但需要看到,这更多是因为猪肉价格下跌带动食品价格回落所致,而非食品价格虽然并不强劲,但基本上稳定在0.5%左右的水平。因而即使出现通缩,也是结构性的。而PPI同比负增长更多是由于疫情期间工业品价格大幅下跌所致,导致同比增速持续负增长。而随着明年上半年低基数因素逐步消除,PPI将再度回到正增长区间。因而CPI和PPI的双通缩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

  同时,虽然全球疫情预期在逐步改善,但目前来看,对国内通胀影响相对有限。虽然近期新冠疫苗研制进展迅速,市场预期逐步改善。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升,并引发输入型通胀的担忧。但需要看到,一方面,我国上游行业供给能力改善,前几年投资扩张带来产能增加,导致目前供给格局下上游价格上涨向下游传递能力下降,其中钢铁行业今年表现最为典型;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升值也对输入型通胀产生了一定对冲。因此,目前来看,尚未看到明显的输入型通胀压力。

  货币政策暂时无需对通胀的变化做出反应,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性。我们认为虽然未来几个月CPI和PPI会呈现出双通缩格局,但这更多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因而货币政策无需对这种物价变化做出反应。同时,外部需求改善和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风险尚未全面实现,即使全面实现,也不一定对国内物价产生很大压力,因此,当前货币政策尚无需对此作反应。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性。

  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中性,资金需求下降将推动长端利率下行。央行表示,“稳健的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下一阶段,总体上继续保持松紧适度”。货币政策依然将保持中性,并根据实际情况预调微调,注重灵活,重点是支持实体经济。11-12月政府债券融资明显回落,资金的需求将会减少,而年末财政支出力度加大,流动性将转向宽松,超储率有望震荡上行。国债和国开债的利率绝对水平与贷款相比的性价比不低,在流动性转向宽松后,银行配置力量有望加强,从而带动利率下行。而政府债券净融资减少也会带来社融增速在10月见顶,社融增速见顶后将减弱市场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并带来流动性被动转松。此外,同业存单利率目前处于顶部区域,随着流动性改善和配置力量加强,同存利率可能下行。一方面是因为结构性存款压降在4季度将会明显缓和,从而导致银行负债压力减缓。另外,同业存单收益率与理财、中票收益率的利差已经处于偏低水平,货基、理财将会加大对同存的配置。

  风险提示

  猪肉价格超预期上行,原油价格超预期上行。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