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红利不断 行业闭环生态加速形成

光山新闻网 刘洋 2020-11-10 00:00:00
浏览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互联网+医疗服务”政策红利不断 行业闭环生态加速形成

  证券日报网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家对互联网+医疗服务支持力度加大。近日来,行业再收政策红利。

  11月2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国家医疗保障局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11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的通知》,旨在推进“互联网+”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发展,增强基层卫生防疫能力,进一步加强远程医疗网络能力建设。

  “这是互联网+医疗发展的又一里程碑,这体现了政府对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大力支持,我们相信这对行业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将进一步推进行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医保支付范围继续拓展,互联网医疗可以更快更好地开展慢病复诊、开具处方等服务,充分发挥分级诊疗入口的作用,为线下医院导诊、分诊、缓解公立医疗机构人满为患的现状,减轻医院和医保的负担。”平安好医生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光大证券认为,随着“互联网+”医保支付积极推进,互联网医疗终迎3.0时代,多层次三医联动有望开启,政策驱动下“互联网+医疗”生态有望得到闭环,在政策推动及需求增加的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行业有望于2020年迎来多重催化,行业加速发展的拐点即将到来。

  “医保”上线加速落地

  据了解,上述发布的《意见》指出,要根据地方医保政策和提供“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定点医疗机构的服务内容确定支付范围;落实“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价格和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医疗复诊处方流转等。

  平安证券发布的研报认为,此次《意见》相较于今年2月28日国家医保局发布的《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对互联网医疗的医保支付政策进行了进一步说明。《意见》的发布,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

  据记者了解,目前多地已经开始积极试水网上看病报销。例如,近日,海南省医疗保障局、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将于11月10日起执行的《关于制定“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4类13项“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予以公布,同时将“互联网复诊”项目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按甲类支付,暂不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普通门诊年度累计最高限额。

  1药网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长于刚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政策内容上看,相较于此前各部委出台的相关文件,此次政策文件的内容对医保“上线”的执行层面提供了更多指导意见,这将加速医保“上线”的落地执行。“1药网与成都温江区人民医院合作的互联网医院在加快推动接入医保体系。”

  “目前看来,地区性限制会比较强,但政策的推动都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从地区开启试点逐渐覆盖全国,从某一些药品拓展到越来越多的药品。”于刚认为。

  医药企业加速拥抱互联网+

  医联创始人、CEO王仕锐向记者表示,国家对于互联网医疗行业的支持态度明确。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家明显对慢病管理、“互联网+”医疗服务医保支付等重点问题的关注并加快了相关政策出台的速度。该《指导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加快地方在线医保支付政策的出台,提升医保基金使用效率,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加便捷、低价、有效的医疗服务。

  从市场来看,无论是消费群体还是企业都在加速拥抱“互联网+医疗服务”。以正在进行中的2020天猫双11为例,预售期间的体检、疫苗等医疗服务增长超过1500%,维生素等保健食品增长超过1600%,口罩和眼部保健商品增幅更是在100倍以上。

  11月7日,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三届进博会上,诺华肿瘤、辉瑞中国、施维雅中国等多国药企分别与阿里健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在“互联网+医药”、患者教育和保障,以及患者援助等方面展开合作,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加安全、专业、便捷的创新服务。据统计,全球排名前50的跨国药企中,超过一半已经与阿里健康签署过合作协议。

  益丰药房在2020年半年报中指出,对于药品零售行业而言,以线下实体药店为主体保障社区健康服务,以O2O模式提升服务便利性和服务半径,以CRM和慢病管理提升服务专业性和顾客粘性,通过“互联网+医疗+药店”和医药新零售发展,赢取增量空间,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互联网+医疗服务真正落地实施尚需时间。“上述指导意见的发布,确实有利于行业发展。但目前只是指导意见阶段,落地还需更多细节敲定。”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向记者表示。

扫二维码 领开户福利!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自媒体综合提供的内容均源自自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并获许可。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场。若内容涉及投资建议,仅供参考勿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