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特·萨赫逊:创新在长期以来的挑战和新技术

光山新闻网 admin2 2020-11-16 00:00:00
浏览

  11月11日至15日,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将在深圳举行。本届高交会以“科技改变生活、创新驱动发展”为主题,总展览面积超过14万平方米,有3000多家海内外展商、近万个项目参展,各项活动将超过140场。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牛津大学教授, 国际创新创新中心主任皮特·萨赫逊出席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皮特·萨赫逊:女士们、先生们,我是皮特·萨赫逊,今天我要讲的关于创新的演讲具体讲的就是创新在长期以来的挑战和新技术。

  我首先要感谢论坛的主办方,我衷心地感谢邀请我去到我最爱的城市,在中国高新技术论坛上演讲,但是不幸的是今年没有办法亲自前往深圳,尽管我非常愿意去,所以我只能期盼明年能在线下见面。另外我有很多在深圳的朋友和中国的朋友今天都到场了,比如之前来自同济大学的吴教授,我在这里就用这种方式跟你打个招呼,就没有办法握手了,还有其他的朋友,比如李培根教授,很遗憾也没有办法跟你面对面握手了。

  大家知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叫Dick Fosbury,他代表的并不是产品的创新,而是在某一方面可以体现出任何的创新都必须具有的特质,他是1968年时的一个大学生,他发明了背跃式跳高,他是第一个通过背跃式跳高的方式跳过了一个很高的高度,在1968年他是第一个使用这项技术的。后来所有的奥运会冠军都是用这种方式去完成跳高的,他打破了原来的那种跳高方式所创下的记录。用原来的跳高方式的话连1.5米都跳不过去,但是通过这种方式跳过了2.08米。这说明创新需要大胆一点,同时需要敏捷,新技术不断出现。

  另外我们也要仔细思考一下对于我们管理层来说挑战有哪些,以及哪些技能是我们要使用到的,怎样去获取这些技能。创新就好像是能够改变大众生活的突破,是需要真正创业的精神才能实现创新,并且实现它的大规模应用。我刚才已经简单地给大家讲到了在创新的时候,如果用更加全局的角度去看的话,并不仅仅是产品可以被创新,或者是产品的性能可以被创新,我在这里给大家列出了创新的十种不同类型。哪怕在产品已经出现合理盈利模式也可以被创新,其他的包括网络结构,哪怕是在产品已经出来之后,还是有品牌、渠道以及服务提供创新。我们现在知道并不局限于我所列出的这十种,到了今天我们需要把一切数字化,我们需要把循环经济的概念嵌入到所有一切生命周期当中去,通过合作、协作的方式加速我们的创新,我接下来会跟大家进一步分析。

  很多工业行业都已经在过去了解到了,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关于产品的生产制造,但不仅仅是局限于此,而是包括了工业4.0所能够赋能的商业模式。为了更加清楚地给大家介绍这一点,在工业4.0当中所讲到的这些价值,这些价值并不仅仅来自于大家关注的传统产品生产部分,而是在生产之前有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价值,在生产之后还是有好几个阶段也有价值产生,而创新可以发生在这些阶段当中的任何一个,最终可以在全生命周期达成更加优质的效果。

  我们在为工业4.0编写指南的时候开发了一个工具箱,这个工具箱可以让大家在管理公司的时候去评判自己的工业4.0实施能力,它关注的不仅仅是产品有没有达到标准,还包括企业运营的基础设施、核心技术升级、企业流程优化以及新型的商业模式。所有这些元素都放在一起,我们就可以设立一个让公司前进的目标,达成真正的工业4.0能力,并且覆盖产品、服务全生命周期。

  我还要给大家讲一讲关于创新的更加宏观的层面,正如很多人所知,我是国际创新中心在武汉的汉口学院的主任。国际创新中心是研究发展中心,我是中心主任,在过去几年我们一直都有多年的目标,向着2025年以及未来更好的社会发展,希望通过产学研的结合来达成更好的效果。我们对于中国的长期发展和工业化有着非常近的距离和非常密切的关系,也一直都在关注着诸多工业园区进行国际合作,还有很多双学位的教育项目,以及对于工程技能的升级,吸引学术伙伴、研究伙伴。我们认为IIC研究创新中心的影响力其实是辐射到了周边好几个区域,首先是在汉口学院和其他本土的大学,我们能够体现出非常强的驱动力,而且未来我们也会做更多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对本地的环境,作为创新大势也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在湖北省武汉市以及其他城市当中。这种影响力同时也辐射到中国其他的省份,我们所提供的咨询服务在全国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获得他们所想要的洞察,并且我们还帮助他们进行国际合作,建立国际桥梁以及帮助政策制定者进行政策起草和制定。

  另外还要讲一讲中国和德国的官方合作,在这里讲一讲我们德国和中国之间的研发合作,现在已经超过了德国跟法国的研究合作,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双边组成的智囊团队参与到了标准的制定、工业合作项目和科研项目当中,我个人也参与其中了全部。作为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我也参与了德国和欧洲在创新方面合作的议程制定。这些照片所展示的是我与研究院的院长,德国人工智能研究所的创始人,以及最初的工业4.0委员会对这个报告讨论的情况。

  大家可能也知道,我也曾向中国政府建言献策,这些照片展示的是我参与了克强总理与外国专家举行新春座谈会的照片,这是去年的照片,很遗憾没有办法参加今年的新春座谈。另外我们的影响力也可以体现在我们成立了中国智库国际智能制造联盟(ICIM)。

  我们与欧洲各机构都有着堪称典范的良好合作关系,这位是我们工业4.0委员会的主席,也被称为工业4.0之父,而且我们在世界各地也开展了跨学科的工作,绝大部分都是在中国进行的。女士们、先生们,这张照片是我们武汉国际创新中心员工和同事的照片,这是一个非常多元化的机构。

  各位亲爱的来宾,当然我们会继续在武汉开展我们所开始的工作,而且我们也能够从“十四五”规划当中得到很多启示和灵感。我们目前已经确定了60多个潜在的研究项目,而且我们也将会关注更多转型性的项目。这些项目包括建立和继续广泛地和地方国家、国际研究人员保持合作,同时我们也会关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新材料、替代性能源、大数据、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医疗器械与健康、创新商业模式以及国际物流等,这些都是作为我们一带一路合作项目的重点领域,同时我们也会重视教育和文化技术的项目。我们也有自己的五年计划,这也是呼应“十四五”规划的精髓,所以我们会继续在绿色技术、绿色金融、循环经济以及先进绿色技术方面加大关注。五年前我们提出了必须要认真审视农业生产过程中技术的必要性,而且我很高兴地看到我们已经把这些当作我们任务中的重中之重。我们也会更多整体地关注新客户的体验,在5G和新的商业模式下一定要有整体的观点,比如我们现在有这样的研究项目和出版物,不仅仅是将5G当作一个移动技术、更重要的是我们超越技术之外来看一看这个技术能给客户带来什么新的体验。因为通过5G和新商业模式才能够让我们更完整地了解这个技术全面的内容。当然我们也会继续推动我们在量子科学、人工智能、公共卫生、教育、文化和体育方面的研究。

  各位亲爱的来宾,我想跟大家开诚布公地说,如果没有志向就没有创新,我们已经有这样的理论背景,我们有创新的视觉矩阵,刚才我所介绍到的各个项目和议题的工作,这也将是我们的核心业务,成为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的研究重点。但是,我们希望能够尝试一些具有变革意义的领域去开拓还不存在的市场,就像我今天所谈到的加工过程,质量控制以及扩大现有创新的成熟度这方面的工作。从规划的角度来看,我们30%的工作精力会用于核心工作,30%用于周边的项目,但从转型来看,我们将会投入40%的努力和精力来研究。

  为了能够推动转型研究,为了能够不断地拓展我们的研究边界,我们在学术界和其他合作伙伴当中做了相当大量的研究,我们已经确定了30多个具有高附加值潜力的转型议题。这些议题与社会高度相关,也包含了强大创新可能性。我把这些议题都列在了这里,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给我发邮件,我会非常高兴发给大家,而且我也将它进行了归类。进行分类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分以下几类,5G工业应用,还有敏捷建筑、数字化、自动化、信息技术、先进通信技术等等,这些都已经包含了在这个数字时代所必须具备的技能新观点。另外如果是在健康领域的话,我们还有人造器官系统、人类动物监测、机器人技术、医学人工智能使用,在环境方面有能源资源循环基础、集水膜、蛋白质,还有海试技术动属于这一类。在生物技术这个大类当中,有混合动力车、合成生物学、真菌技术、生物技术作为其他材料的替代品、作为能源替代材料等。生物学这块的探索相对还是比较少的。我们需要花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开拓生物和能源领域技术的开发。

  几年前我也描绘了这样一幅技术路线图,并发表在了中国工程院期刊上,也希望大家有时间去读一读。另外在谈到材料科学这块的分类,比如4D材料、功能整合性的材料,在建筑技术方面,我们也列出了新的建筑技术需要关注的。在人机交互这个大类当中,我们会有处理协同机器人的辅助系统,芯片上工程平台等。在风险管理这个大类当中,我们也会有明示风险管理以及危机管理等议题。我们经过一系列漫长的调研,我们已经就一些变革性的问题达成了共识,而且这些问题或议题将会在未来15-20年当中出现,而我们现在正在着手解决这些问题。

  如果诸位能够像我一样能够对创新充满雄心壮志的话,虽然我们知道一定会有失败,但令人鼓舞的是你如果不是时时刻刻失败,那就说明你做的事情是没有什么创新的。如果几次失败不会打击我们,这正是证明了我们创新的勇气。

  各位来宾,我向大家介绍了我们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我们关注的新的议题,从而希望能够引领一个因创新而变得更美好的世界。我自己所面临的挑战和使命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使命的一部分其实就是要去加大研发在各级方面的合作,获得更多的资源,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跨越地域,能够和更多利益相关者进行协作,协作性的研究和开发其实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必须要合作,因为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也会继续建立和扩大实践工作坊,共享协作实验室设施,让我们的研发变得更跨学科性。学科之间的分隔是阻碍我们的因素,我们需要实现学科交叉,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工作。同时我也将继续惠及教育、研究和行业的资源,我认为这几个行业是很多社会发展所依赖的支柱,但现在我们整合汇聚的资源太少了。与此同时,我也相信我们应该推进文化创新,要开辟新的想象途径,这样我们才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东西。诚然,我也相信正如从我刚才谈到的主题和议题当中可以看出来,我是一个转型主义者,我们需要维持最基础的研究要素,这样才能够保证我们转型项目是比较充实的。所以作为一位科研人员,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要去看短期计划,一定要超越短期计划,着眼于中长期计划。

  最后,我的个人愿望是能够建立起一个国际研究机构合作链,能够超越国家的研究机构合作链,从而应对人类面临的巨大挑战。我相信即使是拥有强大国力的国家,有资金、有决心、有想象力,依然需要我们集各家之力,这样才能够高效地解决时代所面临的紧迫问题。而且它也再次告诉我们,如果每一个人能够亲自参与身先士卒所带来的力量是让我们非常惊讶的,这是一个强大的力量。所以如果我们能够搭建一个超越国家更强大的研究机构集体的话,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个国家的人能够共同合作,这就是我自己的愿景。

  谈到我自己的远大创新项目的志向,谈到这些转化议题的发展,谈到我自己个人的使命和愿景,我希望这一切都能够为了最终未来的研发获得更多的成功。所以最后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个人的一句话箴言,危险不在于好高骛远而失败,我们的危险是目标太低而成功了。谢谢各位。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