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总理”默克尔(2)

光山新闻网 采集侠 2021-09-26 16:08:02
浏览

  默克尔为何能在危机中“常胜”?杜伊斯堡-埃森大学政治学教授齐勒尔指出,难点不是《里斯本条约》谈判中的那些妥协,而是如何确保所有妥协都符合德国的利益。默克尔上台前,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在欧洲一体化决策中一直有妥协的传统,默克尔的政坛恩师、前总理科尔回忆,德国政府往往把“在先权”让给法国,有时德国原创的想法也是交给法国提出。

  从德国国内政坛来看,默克尔16年组阁都是联合政府,深知妥协之道。出任总理之初,默克尔领导的第一大党和联合执政的第二大党票数相差无几,她无权自己决定内阁人选。而在出任总理之前,默克尔也是内阁中排名靠后的妇女部长和环境部长。

  前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说,默克尔在决策中过于小心谨慎,可能和年轻时在东欧的生活经历有关。英国前首相撒切尔、特蕾莎·梅在学校里爱争第一,坐车也要坐头排,默克尔则宁愿坐在教室中间。游泳课上,默克尔全程坐在岸边,直到最后才入水。

  2005年发布的首份施政说明中,默克尔首次提出“基于德国利益的外交和欧洲政策”。物理学家出身的她精于计算,通过民意调查决定政策取向。德国媒体统计,总理办公室平均每年要委托民调机构进行150多项政策民调。

  十年后,对德国民意的判断能力决定了默克尔是否还能继续执政。面对难民潮,一些欧盟成员国准备关闭欧盟内部边境,人道危机即将在欧洲心脏地带爆发,默克尔必须在不到一天的时间内做出决定。“我们能做到,”在欧盟内部没有达成一致、没有同联合政府充分商议的情况下,默克尔决定“接纳难民数量不设上限”。此后的半年,超过一百万途经中东、北非、巴尔干地区的难民涌入德国。

  默克尔后来承认,当时政府未准备好应对这么多难民。一系列治安事件由此发生。2017年大选中,反对接纳难民的极右翼选择党首次参选就获得12.6%的得票,一跃成为议会第三大党。但另一方面,执政联盟依然得到53%的选民支持,只有约4%的原支持者转向选择党。2020年的民调显示,60%的德国人认为政府很好地应对了难民危机。

  “不管有没有难民危机,德国社会中所谓的极右势力、新纳粹分子、排外的力量,总是有10%左右的支持者,这是一个‘基本盘’。”辜学武指出,考虑到大多数人支持接纳难民的立场,如果默克尔当时做出相反的决断,才会真的导致执政危机。

  齐勒尔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德国知识分子常指责默克尔过于关注一个个具体危机,而不是为欧盟的未来绘制蓝图,但默克尔在应对危机时始终有一条主线:在捍卫德国利益的前提下,增强欧盟自身的竞争力。

  默克尔的欧洲顾问迈耶-兰德鲁特分析了欧盟成员国让渡给布鲁塞尔的主权以及各国政府保有的权力,发现导致欧债危机等问题的制度缺陷都出现在国家层面。此后,默克尔常在公开演讲中引用一组数据:欧洲有世界人口的7%,经济产出的25%,社会福利支出的50%。而她的幕僚们则更明确地将矛头指向负债累累的南欧高福利国家。

  兰德鲁特向默克尔提供了两种选择方案:要么重启宪制进程,通过“欧洲联邦”获取更多的政策决定权,要么通过欧盟的框架迫使“制度落后国家”改革。默克尔选择了后者。她力推欧盟于2012年引入新的财政规则,想获得债务救济的成员国政府必须学习德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改革措施,以削减预算赤字和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换取德国政府的援助。